我和《三体》有个约会
关键词:三体,高晓松,拆书人,刘慈欣,黑暗丛林法则。
这几天我一直在暗暗琢磨,要不要写一篇科幻文章看成不成。正好有机会看到了高晓松拆书《三体》。
高晓松坐在椅子上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晃着他的美腿,肚子里的料一如既往的丰富,书中的每一个梗都能和现实或者是历史事件扯上对应关系,并且总能巴拉巴拉说的有理有据。高晓松能有这么丰富的知识面,听说此人每天输入之大,看书阅读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撇开高晓松真正的书香门第出身背景不说,要是哪天他真想做拆书人,只怕他一动此念许多靠拆书吃饭的大小咖立即丢了饭碗。就连罗胖在他面前,过于商业化缺了深度与骨子里的淡定。可惜高晓松此人素来爱挑战众人极限,绝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毕竟仓禀实了不差那五斗米。他要真想拆书,也不屑拆当下各种商业成功鸡汤书籍,他的眼界早已超乎当下,贯穿人类历史文明,没有足够的厚度深度和时间纬度,是挑不起他的兴趣的。
一个最顶尖的拆书人其出色之处并不在于就书讲书,那都是没把书读明白,事实上网上很多人就这么干,拿着一本书,照着书中的内容,从头到尾按顺序讲一遍,碰到这种拆书人,我只能送他两个字:庸才。
高晓松讲解三体之精彩,是他能够将历史与科幻的无缝对接,每一个看似脑洞大开的科幻点,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真实案例支撑对应,并将两者做对比剖析,更显得入木三分。
比如高晓松将书中提出的黑暗丛林法则,本是宇宙中高级生物抹杀低级生物的一条必然生存法则,他轻轻将之引至大航海时代那些不要命的流氓杀人犯冒险家们,当他们找到了美洲澳洲非洲,来自欧洲的拥有较领先科技化的文明,毫不犹豫地开始屠杀另一种文明。当初美国人开垦美洲,就几乎将99%的印第安人屠杀殆尽。
在这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书中来自三体的智子们终于打破平衡抢占先机,把全世界几十亿人全部集中到了澳洲,地球人本以为要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但三体人却瞬间摧毁了澳洲所有的现代工厂设备机电,让地球人一无所有回到原始社会状态。
地球人全傻眼了,而这时三体人却不带任何情绪的平静地告诉地球人:我们会留下5000万人。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想办法活下来吧,去想办法给自己找到粮食,只要别让粮食吃掉你。
看到这一段,我不由虎躯一震。从几十亿要缩水到5000万人,那将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会是一个怎样惨烈的过程?就算最后剩下这5000万人,他们还能称之为人吗?他们为了生存为了获得粮食所做出的种种行径,已经完全打破了我们原有人类文明所设计的底线。不再有人伦道德的约束,仅为生存而展开一场又一场野蛮惨烈厮杀,在这样一场场血淋林的浩劫过后,这些剩下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到那时人在更高级的三体文明面前,就是猪狗牛羊的代名词。
弱势文明一旦暴露在更强大更高级别的文明前面,只有两条路,毁灭或者是彻底被奴役。就像几千几万年前人类进化成功,圈养猪鸡牛羊狗马,这些聪明的野兽有的被圈养成为人类的腹中食,有的成为玩物可供玩赏。无论它们曾经多么聪明多么优秀,在更高级别文明前面它们已无平等尊严可言。
刘慈欣真够狠的,他借助这一段把现实中政治商业世界残酷竞争的本质,用一种黑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处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代本该歌功颂德,却总有那么几个冷静旁观者,用针狠狠刺着众人的皮肤,就问你痛不痛。
伟大的小说一定是能跨越从古至今时间限制,涉及人类深处的复杂,超越种族国籍关乎人类命运何往的情怀,因为人类从不肯向后看,而历史却总是惊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