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女人的逆袭》这本书,是我今年今年读的比较憋气的一本书。为什么?因为作为一名女性,书里提到的这些现实问题,我代入了我的妈妈、我自己以及我身边所有女同胞的视角,然后沮丧的发现:上野千鹤子和小岛美里说得很对!
上野千鹤子一直关注女同胞的发展问题,这本书沿袭了她的一贯风格,不同的是,这本书和小岛美里采用访谈式的方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探索介护保险制度、晚年安全与保障等问题。
读完后深深的感觉:这又是一把打开女性自我认知和成长之门的钥匙。它在开篇就直戳要害,指出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看似平等的表象下,存在很深的性别差异。
比如在家庭观念里,女性被默认为是家务活和育儿的主要承担者,一旦出现利益冲突时,无奈放弃个人事业发展,回归家庭的人往往是女性。即使很多女性有自己的事业理想,但也会在家庭责任的拉扯下,举步维艰。
这就会造成另一个悲哀结局:没有事业支撑,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也就没有了养老保障或者没有足够的养老保障。如果在老年时遭遇婚姻变故、丧偶,那相当于完全没了经济来源,被家庭和社会同时抛弃。
即便没有遭遇丧偶事件,男性远离家庭,根本不懂也不会照顾人,老年时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指望男人照顾居家养老,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婆婆住院时,我曾亲眼目睹隔壁病床的女人的爱人和儿子怎么照顾她的:尿袋满了不会倒,不给她擦洗身子,甚至给她吃很冷的灌装八宝粥,你说他们心怀恶意吗?也不是,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就是他们能做到的很好的照顾。
我不敢想,这个女儿到年老时,如果身体不好,该何去何从,指望这靠不住的男人?真让人恶寒。
同样的性别差异,还存在于教育方面。在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里,女生在某些学科上会受到潜意识的偏见。比如在理工科领域,老师和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认为,女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如男生。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女生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她们在这些领域的发展。
老实说,我女儿读高一,正是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时刻,她想读理科,但又缺乏自信,而让她缺乏自信的原因之一,恰恰来自于班里一些老师和学长们的言论:女生到了高二学理科会更难。这个说法让她对自己的理科之路很怀疑。虽然我反复告诉她相信自己,但她突破这个心理障碍,可能还需要很久。
小岛美里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一个个女性逆袭的故事。因为有了有了身边人的例子,我对书中提到的那些勇敢反抗社会偏见的女性,才更加钦佩。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我身边的普通女性一样,有着各自的烦恼和无奈。但是,她们并没有选择屈服于命运,在男性zhu导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读这本书,真让人清醒:女性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职场还是情感方面,我们都不该被定义,我们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地站起来,破枷锁,反抗那些不合理的社会规范和观念,争取自己的权益,照亮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