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萝卜雕出花来是件不简单的事情。——大栗致自己
无论是在《印象笔记》中,还是在其他一些时间管理类的书籍,都会在书中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清单”。对清单的第一印象是刻板、束缚。那么真得是这样吗?
迷糊的朋友
有个认识的朋友,她在读书时,在家有妈妈照顾,衣服放在哪里模模糊糊,实在要穿哪件衣服的时候,喊一下妈。家里很多事情都不管。出门在外求学,也会有人照顾她。毕业时,回到离家比较近的城市,当然不是读大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她除了几个高中同学,其他一概不认识。第一年,丢了三次钥匙。找师傅开锁,本身兜里没多少生活费,还要再掏出现金付给开锁师傅。这样持续了两年,终于学乖了。出门前,出门想三次。后来再没忘记把钱包和钥匙落在身后。
有经验的医生与清单
有位医生在动手术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地执行清单,而是完依靠过去的经验,但是最后居然让病人重新动手术,就因为忘记打了一次抗生素的针。后来每次术前列清单,大大减少了犯错的概率。
靠记忆和经验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是不可取的。人的记忆功能区只有4块,并不能记住所有事情,只能记住要点。
《清单革命》中提到:人会犯的两种错误。分别是无知之错: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而犯下的错。无法避免,可以被原谅;无能之错:虽然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却没有正确的使用知识而犯下的错。
人不是机器人,并不能精准地把所有事情都记住。记忆和经验会让人麻痹大意,导致无能之错的发生。
而清单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待办事项视觉化,看得见是一种有意识的提醒。
之前提到两个小故事其实我都经历过。我一开始对清单是排斥的,因为我觉得它束缚了我。后来我发现使用清单做减法后,完成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出错的概率也小了,确保了每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
制作一份有效清单的三大原则:
- 设计,要简洁、高效、可测
(1)简洁:不要面面俱到,找到需要提醒我们的关键内容。
(2)高效:以效果为导向,强调清单的效果。
(3)可测:清单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其效果应该能进行观测,并由此改进。
- 执行,要设置明确的检查点
检查点是指提前安排某个节点或者某个情况下要使用指定的清单。
(1)在任务发生前,设置检查点
(2)任务执行过程中,设置检查点
(3)意外情况发生时,设置检查点
- 更新,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清单必须不断地符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清单不止是清单,更是自我命运的主动权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韩剧,女主在死之前的一个月列了一个希望被执行的梦想清单。我们生活里虽然不至于这么悲催,但是我们很多人在30岁以前是有梦想的。为什么不认真地对待自己命运里的清单呢?
李开复曾用一个词“向死而生”来阐述命运的馈赠与洗礼。而杨绛 的《走在人生边缘》也直扣人的内心。
似乎总是到了人生的绝境或者生活的边缘,我们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人在死亡的那一刻,才会害怕死去。我们看着短暂的几秒内却是能够让一个人的一生光速般地回首了一遍。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
清单给予我们的意义不止是一份清单,而是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份认真的生活态度。一种自律,也是一种驱使。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早早地都去做了,人生的圆满你才能感慨。
别在该自律的时候谈放纵,该放纵的时候谈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