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该怎么记?
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听起来可能是很蠢的——读了这么多年书,笔记还不会记吗?
没错,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我还是在上周末去听了笔记学的分享,一来是有这么一个机会,而来是在笔记这一块自己觉得确实存在一些痛点。
痛点1:笔记内容繁多,费时;
痛点2:记了就过,很少重新翻看,也没记住;
痛点3:似乎没能感受到记笔记的效果。
而在听完北野老师的分享之后,我才明白,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记笔记,或者说我之前记得笔记都只是在摘抄内容,自然显得费时费力还没什么效果。
当天晚上我便尝试了一把,并可以等到三天后的今天才做文字回顾,对这个笔记学进行彻底检验。效果确实很棒,至少三天过后,我透过笔记,还是对当时的课程内容记忆得非常清晰。
人类的大脑是喜欢模式的、喜欢惊奇的、喜欢情绪的和吝啬的。
所以好的笔记应该是一目了然的、有强调凹陷的、有色有序的和可以重现的。
分享开始不久北野老师并不是直接带我们学笔记,而是先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大脑。而此后所有的笔记模式,基本上都遵循着这么一个原则。我对内容的分解记录也是基于这个原则。
老师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我并无法完全记录下来——我也没这个必要。所以我提取了其中大块的内容,将他们按左右由重至轻,上下又急到缓分部在四个象限中。
什么是笔记:将它摆在又急又重要的象限,只是因为我们真缺少这块知识,需要补,而在这个内容在当天的分享也得到填补。
笔记的作用:这一块放在重要但不急,笔记的作用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但是它没法急,笔记本和笔记术都有太多种,他们的作用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一一检验,再去做筛选并结合个人需求进行改进。
笔记的分类和运用:这一块急但不重要,它跟多的是在科普层面上,它的急只是在于认识这些东西对我们记笔记提供了更多选择。
推荐书籍:一次分享北野老师给我们罗列了起码20本跟笔记相关的书籍,这么一个分享真的太值得一听了。不过我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老师的分享已经满足了我的需求。
笔记的作用被我涂上了红色,标记为重点。为什么又急又重要的内容不是重点,反而重要但不急的内容是重点呢?
事实上四象限的重点都应该是在重要但不急的内容上。因为又急又重要的内容是你不得不去干的事情,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它的价值层面并不一定是最高的。相反的重要但不急的内容才是需要我们深耕挖掘,用实践镶嵌它的价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才是我们可以选择且有优质价值的。这才是四象限法的精髓。
在内容记录上,我选择三分法进行记录。由左到右分别记录分享内容、思考内容和结论内容。
笔记是信息有层次的有序呈现。
笔记的内涵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上它所说的都是笔记的作用:它是用来记录信息的,层次和有序代表着一种记录逻辑,而呈现则是它的体现方式。
记录信息这一点不用解释。那层次、有序和呈现各自代表了什么呢?
基于人脑是吝啬的,正常人在记录超过7个信息之后就会变得吃力,所以我们有必要用一些逻辑来让让信息方便记忆——人脑喜欢逻辑,记逻辑比记信息容易得多。再者假设我们只记忆7个逻辑,七个逻辑之下我们又分别记录7个信息,这样我们便能更好的记录49个信息了。七个逻辑如果我们能再给他们添加一个逻辑层次,那我们便有可能记录下343个信息!(宇宙和太极似乎也是这个原理,细思极恐。)
正常我们笔记的呈现方式都是以文字显示的,但是在现在各种火热的记录方式告诉我们,记录的呈现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画,可以图文结合,可以是思维导图,还可以是涂鸦。之所以要用这么多体现方式,完全是因为人脑是喜欢惊奇和喜欢情绪的。
基于以上原因,好的笔记需要有一目了然 、抑扬顿挫、情绪变化、可以重现这四个要素。所以在这次笔记的记录过程过程中,我也尽量让它显得要简洁、轻重有序、有图有文色彩丰富且标记重点。
前面已经不止一次提到大脑是吝啬的,所以笔记的第一个作用也很简单,那就是让笔记本帮我们记录更多已经提取的信息,让空出来的脑容量可以去进行笔记的第二个作用,将提取的学习进行处理、链接和碰撞。
笔记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提取和记录,但是当提取和记录下来的信息足够多了之后,信息和信息之间可以通过加法,让某些内容变得更完整饱满。而在某些情况下, 可能某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会相互碰撞,组合出全新的内容。(所谓的知识管理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吧?)
笔记的作用看似非常简单,但是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不停的去践行、总结和改进。这些背后产生的信息才是我们想要并且能长久增值的优质内容。(知道许多道理,但是还是做不好,或许也是这个道理——你没有着重关注第二象限的内容。)
作为科普内容,这一块占了很大的篇幅,不管是在这次分享上还是在这份笔记里。
一份笔记可以用大小分类:根据记录的纸张大小区分。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做选择,但是别用太小的,即便再怎么浓缩,空间就在那里。我个人更倾向于用A5笔记本,打开之后它就是A4,可大可小。
一份笔记可以根据用途分类:学习用的笔记、做简单汇报用的笔记、工作用的笔记、会议用的笔记···我们可以选择用一本记录多种内容,也可以一本仅计一种内容,怎么选择同样基于自己的需求以及方便对该类信息加工处理。
笔记也可以根据流派分类:笔记术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康奈尔笔记法、麦肯锡笔记法、九宫格笔记、三分法笔记、思维导图、涂鸦笔记等等等等,方格笔记则更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容许各种笔记法在它身上体现,也可以都不是。
我这次对这次分享所做的笔记主要用的便是三分法笔记。
最后,说了这么多笔记法,他们真的有用吗?
听过分享之后,我便做了前四张图的笔记,在三天之后根据这些笔记内容便能回忆起分享事的内容,并融合自己的思考内容写下这篇文字。你觉得它是否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