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要出海
人生路漫漫,走着、跑着也好,坐车也好,都会好一些,但不要出海,不要出海。搭上船儿,开过几个海里,想下去不是停下看看就可以下去的事了。
——赵朋亦
又是一个周末,与朋亦相约四公里外的公园。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坐地铁要走一公里,坐公交要等半小时,单车嫌累,打车呢又觉得没必要。
我楼下就是一个公园,为什么不直接约在这里呢,反正朋亦都要有一个时辰的车程。
朋亦说这里有个很有趣的东西,神神秘秘的,还必须到公园当面讲。
我拿上手机,刚走到公交站,那个没必要打的车刚打到,公交也挪腾到我身前,果断取消订单,上了公交。
我坐上倒数后排靠窗的位置,风景好,又不用担心随时让座,即使2站的公交,我也想坐的踏实,要么就一直站着,否则这就不是一个好周末,于我而言。
我是一个倔强的人,朋亦也如此。我俩工作的地方都在一个区域,很多话题我们可以相聊甚欢,也有很多话题会格格不入,很明显前者促成了我俩的关系,后者构成了我俩的距离。
朋亦人生观的究极理论——不要出海。
我人生观的究极理论——自我现实。
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不止七八次,所幸的是我们的观念并不冲突,都是现实主义者。但朋亦的观念很有道理,我也坚持我的。这种事情没有对错。
朋亦说的是,人要在人该在的地方,像一直海上就不靠谱。在海边是很美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天气时,一眼望去蓝的海蓝的天,心情都透亮。
朋亦是出生在一个小渔村,据他说海里有钱,而要挣大钱就可能死人,出海近了没有鱼儿,只能往远了飘。所以朋亦成大后,他全家就没出过海。
我问过朋亦,现在不是好多了嘛,有天气预警,有大船,还有其他生意,出海还怕什么?
朋亦讲我说的出海不是出海,出海是那种一片片水望不见天,那种四顾都是一个颜色编不出方向的,你下不去也停不下来,下去就是彻底消失。
我虽有疑惑,但大概上是懂了。我以“自我现实”给他的理论坐了拆解:以朋亦为中心,他不喜欢在海里的感觉,不想去做冒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事在他那里就是死路一条,脚踏实地去走,想快些就去跑,去搭车。
想到这,我刚好下了车。
朋亦还在路上,我打算先进去转一转。
二 日记游戏
每天十分钟的记录都是艰难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小光
走了一段小路,树是树,水是水,人是人,还有一些小鸟。和我家楼下的公园还差不多的大小,朋亦来这里肯定有目的。
要不然去我家楼下,转一转吃个午饭,还可以去我那休息一下。
“小光,我给你发微信,你怎么没回。”
“没看,正想着你咋约在这了。”
“走,跟我走,去湖边。”
“我这光头是不是好找,没回你消息你都能找到我”
四月的天,伸展的叶,湖边风景刚刚好,跟工作里的风景一样,像故意截出的生活,可惜也就这几天是这样。
朋亦从背包里拿出野餐垫,铺开,又拿出了一本笔记本。
“看看。”朋亦伸出手提给我。
“这什么啊?”
“看看不就知道了,你怎么还这么懒。”
翻开笔记,第一页写着“朋友的日记”。
“呦,写上日记了,好像是才写完的呢。”
“对,昨天熬夜补得这周的日记,五遍。”
“初中都没看你这么认真,怎么想起写这个了。”
“那就得听我讲了…”
朋亦从一个同事那得知这个公园有周末交换日记的活动,拿自己的日记换别人的日记,把你想的展示生活写给别人看,最关键的是看别人的日记。以朋亦小学作文获奖次数来说,日记是小菜,难点是坚持。而这次显然是好奇心能给他强大力量。
看陌生人的,还是给陌生人看,无论是内心世界的独白,还是流水账的枯燥都是一件打破边界的事。
说着,朋亦又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
“看,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以你上周末跟我聊的东西腾誉写的日记,让你也体验下。”
“这不太靠谱吧”
“有什么的,都不认识,没准我们换的都是流水账呢,更何况听说还有在网上抄写白嫖的。来,把日记本放垫子上,出去溜一圈回来就有的看了。”
我们把很多好印象留给了陌生人,也想把内心展示给陌生人吗?我苦笑的摇摇头,站起身跟上了朋亦。
走出公园,买了些零食,我跟朋亦向着目标走回。
还是那两本一模一样的笔记本,从外观上看是这样的。有些东西看着是一样的,但不能光看,就像我的光头,不是每个光头都喜欢被别人叫小光。
“这是活动规则,必须要用这种3元一本的笔记本。五篇笔记应该很快就能看完嘞,可惜没看到这是谁放在这的。”
朋亦说着,坐下地垫,翻开日记,盯在上面,试图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里。
我看着,打开袋子,拿出零食,铺满地垫,犹豫的翻开另一个人的笔记本。
三 边界球笼
世事如烟波,无人知因果。
——陌生人
周一
“平凡琐碎的一切,七点起床,八点出发,九点上班,下午六点多下班,七点多到家,做饭吃饭后,已经快九点,收拾下屋子看会手机十点,洗澡,睡觉。除了偶尔伴有的失眠,一切都像是日复一日的楚门世界,我宁愿是有人操控着我,而不是我主导着这循环往复…”
周二
“有个00后的新同事,把工作卷出了天际。要一个方案,她出两个,还在脑袋里备用一个。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想告诉她only one的重要性,思考的工作不是堆积出来的,别人的一个方案可能是10种可能后的一种阐述,而不是10种可能后的三种阐述…”
周三
“中位数最可怕,它排在中间,往前往后都是一个距离,周三恰如此。这两天我做了什么?想不起来。后两天能做什么?想不到。那就看今天吧,工作没什么可写的,所以我看了昨天和前天的日记。扫了一眼,惨不忍睹,我怎么变得这么拧巴,算了,不回顾了,这是日记呀,那就说说今天吧…”
周四
“议论为什么叫八卦,叫吃瓜?今天工作比较清闲,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聊起了最近发生的热点,我是名围观群众,听得津津乐道的,确实有些像吃瓜,要是偶尔张张口,就是吐瓜子,真形象,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就是这些词得不断学,脑子真是有些装不下了…”
周五
“快乐突然来了,想到双休,身体充满力量,脑子也活快,笔尖转出花。我时常告诫自己工作是生活的一种,体验生活,就要享受工作,可这太难了。打工只是赚钱,赚了钱却在无声无息的花掉,一个月下来,没剩几个钢镚,又不知道花在哪里?我开始又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看完五遍内容,真不像日记,像随笔呢。现在大家玩个日记游戏,这么认真,还没有勾抹。
四 川外窗外
越宏大的命题,越要用不切实际的词语解释。如果非要具象,就有很大的局限了,这个局限就是作答者。
——小光
“小光,读完了没?”
“啊,刚读完,这日记也太晦涩了,但感觉好像在哪听过。”
“你纠结啥?这是人生的共性。对了,还要给写批注呢。你没看到最后有问题吗?”
我想起了周五最后一篇的结尾:“陌生人,我想问下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还要答题啊,我都不知道你在那本日记本上留啥问题?我还得写作业…”
“对于你来说也不难,一周时间呢,把答案写上,下周这个地方,会有人拿走的,这是潜规则,哈哈。”
我与朋亦分离。在晒个太阳,吃完野餐后。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那陌生人日记的内容好像似曾发生,或许是朋亦说的“人生共性”。
我带着问题回到了家。这个问题想过,但付诸于文字却很麻烦。人生意义太过宏大,太过虚拟,用文字和话语都不好表述,还好问的是我对这个东西的理解,而不是人生对的意义在哪里?
过了四天,我也如往常开始两点一线的打工生涯,或许可以写答案了。
我避开了地铁的便捷速度,乘着公交通勤了两天,我想出了我的答案。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窗外。我们都在一辆列车上,无论是搭乘还是自己开车,无论是速度高低,我们的人生都是一条轨迹,打开窗,意义就在于这条轨迹附近的风景。
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目的地有很多,一个玩具,一个大学,一份工作。
路线有很多,圈圈绕绕,通途直达,中道回程。
这就是人生,意义在打破车程中的边界,去看窗外,让线路变成具象的旅程。
我将答案写上后的一个月。朋亦告诉我,日记游戏不存在,是他自导自演的游戏。
只因我与他说过,人生的意义不是寻找,在当下,他追问我没有继续回答他。
我失笑的摇摇头。
再后来,我与朋亦不在一个城市了,联系少了又少。
这就是人生。也是它的意义。
看窗外,朋友,且行切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