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我和小敏同学开始跟着导师罗耀东教授上中国画研究生的课程,因为我以前是学设计的,对中国画的认识非常肤浅,对于国画的鉴赏更是为零。再加上居住的城市比较偏僻,自己的生活也非常封闭,市里举办的小画展看过一两次,大的全国性画展从来没看过。上学伊始,罗老师就给我们定了非常高的目标,无论是临摹还是欣赏,起点一定要高。原来喜欢的各种小画册里的画,都被导师pass了,上学前想临一临的各种美图也被打入冷宫,老师说,看就要看经典。这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看了几个不错的画展。
第一个画展是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画展,这是绘画界份量很重的一个大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美术馆。我和小敏,还有罗老师带的一个高一届的男学生郭,一个来自内蒙的男孩子,长的墩实粗旷,却又粗中有细。专攻人物画。我们三个周末从淮北出发,罗老师从合肥出发,在天津高铁站汇合。第二天去看画展,人很多,有小孩子,也有年龄很大的老人,不时看到穿着个性,艺术气息浓厚的男女,挤在这样的人群中,我觉得自己都好像充满了艺术味道。进入展厅,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国展的画作,还是很震惊的。首先是觉得画幅巨大,小的画不多,有印象的一幅六尺全开的是何家英女儿的一幅少数民族人物画。功底很扎实,画的很好。其次是构思题材技法形式丰富多样,看的目不暇接。网络上对于这次画展作品有很多批评的语言,当时跟着老师一幅一幅看过来,听老师从各个方面进行点评,收获特别大。看到好的喜欢的画特别的羡慕,觉得自己的差距太大了,看到有些作品会觉得画成这样也能入选,自己似乎也能画出来。因为有几百幅画吧,好几层展厅,中午没有出去,吃点饼干喝点水后就接着看,虽然走的很慢,但真的很累,最后脚疼的只想坐在地上。老师说看看别人入选国展的画是什么样的,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这次看画展非常辛苦,但很值得。
第二次看画展是在15年初,南京博物馆展出的馆藏宋画真迹,因为按老师要求一直在临摹宋人小品的花鸟画,老师推荐去看这个展览,说看看宋画真迹很有必要。有一个老乡在南京上班,也是画画的,准备了很久才决定在展览快结束的几天去看。带了儿子一起去,老乡给安排了半天的时间去博物馆,她也带了儿子一起,在书画展厅两个孩子完全不愿意看,坐在旁边玩游戏。我和老乡看了一圈,还碰到了某个学校的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参观,也是边看边点评,觉得还是跟着老师看比较好。自己欣赏的时候,总觉得不着边际,对画对画作者对画中的内涵理解不透。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宋人小品《红蓼小鸟图》,用墨用色非常的微妙。看了很久,后来又返回去看了几遍。依依不舍之中才理解收藏家的心态,好的画真的让人牵肠挂肚,当时觉得如果离得近的话真应该反复来看。
看的第三次画展是罗老师和黄三枝、顾光明、徐思田老师等五位画家在徐州的联展,带着孩子和学妹洁梅一起去看的,孩子还是坐在一边玩手机等我,没有培养出儿子看画的兴趣,挺遗憾的。几位老师的画各有特色,除了导师的画,最喜欢黄三枝老师的花鸟画,灵动,不俗。要了签名,写的是“澄怀观道”。黄老师人很瘦,显得身体很虚弱的样子。后来遇到徐思田老师,他竟然是我本科时的学长,我大一的时候,他上大四,听他还叫出了我的名字,真的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很喜欢他画的山水小品,不做作。喜欢顾老师和导师合作的火鸡图,意境清雅。还有一位老师画的是人物,豪放雄壮的感觉,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喜欢婉约风格。
第四个画展是在合肥展出的全国山水画展,我和导师的另一位学生如湘美女一起跟老师看的。有老师全程点评真的非常OK!只是安排的时间紧张,四个展厅只看了三个。其间遇到了一个喜爱画画的美女,脸上的彩妆画的很精致,看起来也不年轻了,她在自学画山水,说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画画,一画就到半夜,特别想找老师指点一下,看我们和老师在一起,特别羡慕的样子,也跟着我们听罗老师讲画。还遇到了老师认识的一位参展的女画家,已经有很多画入选全国画展了,向她请教的时候特别的谦虚。她的画色彩很梦幻,很好看,有点水彩画的感觉在里面。
这就是我学中国画三年以来看过的几个画展,很陶醉漫步在展厅的感觉,很自在,很放松,也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