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我们有两件事不确定,第一是何时会死?第二是如何死去?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有人时间早一点,有人晚一点罢了。
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卑贱,都要面临死亡。
正确的认识死亡,可以消除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更能激发我们对当下每一天的珍惜。特别是人到中晚年时,当曾经的伙伴都一一死去时,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将会更加强烈。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总认为死亡离自己非常遥远,甚至认为死亡与自己无关。于是乎,我们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抓住不放,整日都活在与别人相互计较,或与自己计较的生活之中。
当我们正确认识到死亡之后,便会更加珍惜当下,珍惜身边还活着的人,珍惜我爱和爱我的人。并能放下对一些无关紧要之事的执着,减少烦恼,减少妄想,减少痛苦。
死亡,仅仅是肉身的死亡,并非生命完全的终结。佛学称此为分段生死。
所谓分段生死,即是三界中的生死、六道中的生死,一段一段的生死,反反复复的生死,具见惑、思惑状态的生死。
我们总是把肉身比喻为衣服,我们的神识是不会死亡的,但却会随业力和愿力流转。就比如我们可能会穿女人这样的衣服,又或者是男人,又或者是其他物种。比如狗,猪,老虎,狮子等,又或者不是这个世界的生命,是其他世界的生命等。
我们经常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里的生死,不仅仅是肉身的死亡,而是神识的解脱,不再进入轮回,不再成为迷惑的众生。
解决生死,就是不生不死,因为只要有生,就一定会有死。不生,就是不再入胎,不再来这个世界。
佛法,就是解决今世烦恼,来世生死的大学问。也就是佛学中所讲的“涅槃”。
因为身体健康,而忽略了死亡,或因为身体总是多病,而恐惧死亡,都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越是认为死亡离自己遥远,越会去执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因此徒增许多的烦恼。
有时候,当自己在某方面失意之时,想想自己还活着,又会变得非常开心。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想要好好的活着,都成为了奢望。
到医院肿瘤科走走,才能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他们是多么羡慕我们能暂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他们来想,如果能活着,做什么都愿意。一切财色名食睡,在死亡面前,都变得那么的廉价和一文不值。
只有我们在遭受重大挫折,或即将失去生命时,才是最清醒的。而其余时刻,都是迷惑的。越是生活安逸,就会越迷惑。甚至狂妄自大的认为,自己是生命的主宰,自己就是天,能战胜一切。但到最后我们才会发现,我们连健康的身体,都无法主宰,而死亡更不能主宰了。
不会因为自己想多活几年,就能多活几年。当无常到来时,谁也没有办法说不离开。
推荐去看看《西藏生死书》,一定要好好读读,会改变自己的生命观,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曾经我们所执着的一切,都会因为这本书中的智慧,而变得不执着。
有时候,我会觉得人活着真好,也想多活几年,多去做点想做的事情。但有时候想想,这些又岂是自己想,就能实现的?
年轻时,我们总会因为求不得而痛苦着。当我们老去时,又会因为老死而痛苦着。
如果不能看清楚生命的真相,就会一直都活在痛苦之中。
当自己身体多病时,能激发我们对死亡的思考,更能让自己珍惜当下。这一切,也未尝是件坏事。
疾病也是一种业的表现,生病的过程就是还债的过程。
要坦然的接受自己身体不好的事实,因为接受了,就不会那么的痛苦。因为许许多多的痛苦,并非来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来源于自己不接受,并与之相抗的心。
把生病当做是还债,乐观的面对一切,积极的配合治疗,要知道,心情舒畅,是治病的良药。
要战胜疾病,首先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只有消除恐惧,才可以消灭疾病。如果整日都在恐惧之中,恐惧病情恶化,恐惧死亡,就会被疾病战胜。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