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说到耐心是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缺乏特点。在这一节具体解析一下耐心。
在现今的社会有很多网络爽文大受欢迎,这也就体验了人类天性中最原始和最本能的部分——即时满足。
但故事终是故事,现实就是现实,我们并不会像故事主角一样。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时满足。
其实很多人心里很清楚要保持耐心,但身体总是做出一些事与愿违行动。比如总是喜欢从最简单最舒适的事情开始一天的工作,接受沉溺于娱乐信息和醉心于周边的琐事,而无力于做最重要的事情。其实这就是没有耐心的一种体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事做不成其本质就是没有耐心所致。
从小我们被教导,要有耐心!要有耐心!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耐心是什么。或者是大多数人认为耐心就是忍受无趣,承受痛苦,咬牙坚持,硬扛到底。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去承认一件事情,没有耐心就是人类的天性。通常那些优秀的人就是那些能很好的克服天性的人。毕竟能克服的是少数人,在克服天性上也同样适合二八定律。
文章引出一个概念叫舒适区边缘(拉伸区)只有在这个区间内人的成长既可以有突破,又可以让人能坚持下来。同时伴随俩个概念叫困难区和舒适区。人性就是在困难区和舒适区俩个区域反复横跳,所以取得效果很小。因为在困难区我们会让自己所挫,而在舒适区会使自己停滞不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躺平摆烂。
同时还会出现一种状况,欲望在困难区,而行动在舒适区。导致想到和做到之间就会产生一条鸿沟,让我们无法跨域,以至于产生焦虑。
同样复利曲线也体现出耐心的重要性,但在复利曲线前期的平缓阶段我们要怎样保持耐心呢?书中提出只要把复利曲线和拉伸区二者相结合起来,其作用效果则不可小觑。
对于学习而言,基本逻辑是学习为了思考,思考为了行动,行动为了改变。所以我们是为了改变而学习。如果我们只是盯着学习量这表层则会事半功倍,我们更应该把权重放在行动和改变量上才能是自己成长更快。因此我们只要深入底层,盯着实际改变,我们就可以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总的来说,你是为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
在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瓶颈区,就如减肥一样。在这阶段虽说等量的学习和练习产生不了很大的进步,但也要保持练习,才有可能突破进入下一个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放弃则会前功尽弃。
就如烧开水烧到60度,结果你关火了,等水凉下来以后,这壶水等于没烧一样。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要获得耐心需要做到: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里包袱,坦然接受自己。在这个阶段我们就是培养耐心的一个过程,不要指望一下就放下包袱接受自己。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时满足,变对抗为沟通。让理性的自己和内心的原始人进行沟通对话。养成先努力后娱乐的机制,因为在这种机制下我们会感到放松和踏实。而不会像先娱乐,而产生空虚和焦虑。毕竟辛勤劳动之后产生的满足感可以取代娱乐带来的直接快感。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只有找到行动的意义和好处,我们才有可能去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主动出来解决问题。非理性脑他可是不在乎你干什么,而是在乎这件事是否让自己舒服。
谢谢大家能看我的文章,这就是我写下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