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宋年间,有个落魄秀才,多年应试科举而无果。
邻里人嘲笑他,卖风筝的人,专门将他的画像画在风筝上,意思是嘲笑他这样的人也想蟾宫折桂一飞冲天。
一天,秀才看见一群孩童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上赫然画着他的画像。
秀才知道,这是邻里人在嘲笑他,考试考了小半辈子也没考上,考不到功名又拿不起锄头,没那个能耐却又不死心还非要继续考,弄得一家老小也跟他过不上什么好日子。
换作他人,必定羞愧难当。可我们的秀才不同。
他叫住放风筝的小孩,取下风筝,在风筝上题了一首临江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受到风筝的激励,秀才发奋读书。终于在而立之年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甚至后来官至宰相。
在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宋江的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可鲜为人知的是,宋江的梁山泊起义和后来的朝廷招安在北宋末年都确有此事。
更鲜为人知的是,当年第一个提出招安的,正是我们说的这位秀才。
当他提出招安政策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深以为然。并直接命令他去实施招安。
遗憾的是,当时的这位秀才虽已身居高位,但也垂垂老矣。在他即将奉旨招安出发的前夕,竟然病死家中。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宋徽宗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进尚书左丞。政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上书)。次年十月,罢知亳州,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源自百度百科·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