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到底有多大成就,不取决于你的智商和情商有多高。取决于“一种思维和行为习惯”,你是否愿意“离开你的舒服区,保持一种张力"。比如你喜欢踢足球,如果只是为了享受射门,不会成为伟大足球运动员,通过漫长刻苦系统训练,才能达成目标。 “ leave from your comfortable zone ",你才会得到提升!
刷微博的时候刷到这样一条,闲了七天的脑子突然有了点想法,很多之前不理解的事情现在一下子都可以解释的通了!
因为有个大三岁的兄长,我接触篮球可能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早,起码上小学之前吧,就开始跟几个小伙伴比赛谁拍的多了。对我而言那确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儿,基本战无不胜。再大点的时候还会投篮玩玩。但也仅限于此。从没想过要专门去练习它。
到高中,荷尔蒙分泌旺盛,体育课班里男同学基本全是打篮球。我当然也跟着一块玩,但一场下来根本得不了几分。毕竟我不会运球、不会突破、不会防守、不会上篮,我唯一做的,基本就是在拿到球三秒内把它传出去。我什么都不会,却总是玩得很开心,也没想过要提高——反正只是出出汗,玩玩,我将来又不是干这个的。
本着这种“玩玩”的想法,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年篮球,却至今没有学会它。重要吗?不重要。我未来的生活确实不太需要篮球。不重要吗?不重要吗?真的不重要吗?看到那条微博我才反应过来,这他妈的太重要了。
业余爱好并不是你不努力的借口啊!
我将来不会去从事跟篮球相关的工作也并不等同于我不应该去练习以获得提升啊!
我陷入一种舒适区,一种现在这样也挺好,一种我不需要进步也不会有太坏的事情发生的舒适区!而这种舒适,导致爱好就只能停留在爱好阶段。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想那么多干嘛”、“旅游嘛,不就是为了放松,干嘛非要了解那么多背景”、“我只是喜欢听听舒缓的音乐,不太关心它是如何创作出来的”、“看的书多了,多少都会有点收获,不需要专门去思考”等等等等,看上去确实很合理,干嘛非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
对,就是累,准确来说,就是因为懒,导致我习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呆在自己的习惯里,然后制造一个错误的逻辑来骗自己,别折腾啦,这样不挺好麽。
这个逻辑确实是错误的。仅仅是为了消遣而去看电影也并不妨碍我去想这个故事到底表达了什么;景点背景知识其实有助于我在旅行中更好的放松;当了解一首歌的来龙去脉后,我可以更充分地欣赏它的美;如果我对看过的每本书都多思考一会,那说真的,或许根本不需要看太多;同样,如果我从小学开始就去练习篮球,那在篮球场上获得的乐趣,可能不仅仅是排汗这么简单。
这又让我想起“爱好”和“特长”这两个经常一同出现的词,爱好每个人都可以有,但它仅仅代表一种舒适偏好,离开这个舒适区,所有的爱好,都同时应该是我们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