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写自己的学期行动目标了。
前几天,相继写了学生的成长与家长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主要通过班级的主题系列活动。而家长的成长,我们开辟出来的路径是线上家长学校。
今天来说说我个人的成长路径吧,或者说是罗列一下学期的行动清单吧。
1、持续写作
其实在过去的三年中,毫不夸张的说,我的所有个人成长几乎来自于不停的写作。不要去管写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在于不停地写作。大部分的写作课程给你的第一条写作建议,就是立刻马上坐下来写。
所以,在下个学期,我还是会一如以往的写作,经过几年的适应,写作之于我来说,是最佳的个人成长路径。
给下学期的写作粗粗分分类。
女儿的信。女儿的信还是一周一封。越到最后,我深刻明白,其他的内容几乎可以放弃不写,但是给女儿的信一定要写。
活动纪要。现在班级有三大主题活动,阅读打卡、我是小小演说家、厨房大作战,每周几乎要给一个主题活动,写一点活动纪要。
工作札记。这里的工作札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的,主要写学生的成长。还有一个是教学,主要写一节课之后的反思。
读书笔记。关于读完一本书,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思维导图也好、口述也好、片段摘录也好,总会一定要有输出。
我看,光是以上的一些内容,说不好日更,一周写作三次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2、跨界阅读
不仅只是去看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书籍,也应该涉及其他领域的书籍。
读书时间长了,其实读什么都会读出自己的工作味道。
比如最近在看何帆老师的《变量》,做了一些摘记,回看,发现自己很多的感想都是在练习自己的教育工作的。特别是在最后一章,关于重建社群,里面是阐述了在孩子们重建社群,可能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那我就开始想,如何在自己的班级中重建社群。
3、公开课、讲座、分享、比赛,一个都不能少
说实话,在刚开始工作那几年,非常害怕去上公开课,或者做公开讲座分享,更不要说大量参加各种比赛。
只是后来明白,这样的公开输出,是最能激发个人潜能,如果说平时自个积累琢磨,是在省道上开汽车,那么常常的抛头露面式的展示,是在道速公路上开足马力。
而且,所有的公开亮相,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方式。你只有上过大量的公开课,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课堂薄弱点在哪里,因为平时自己上课得到的反馈是非常少的,而一旦上公开课,就会得到相对多的反馈,这些反馈是击中自己的不足之处的。比如你要去做一场讲座,你才会知道原来自己在很多方面是非常模糊的,准备的过程,原本模糊的内容会相对清晰起来。
回首2018年的全年,我基本打卡了我能参加的所有公开课、讲座、分享、比赛。只要给我机会,我又有时间(其实时间永远都是伪命题,因为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我基本没有放弃。
我想在2019年,也继续如此。
4、一种探索:数学讲解团
其实在过去三年中,在很多人印象中,我好像是专门去做德育的。或许是因为我写了大量的班主任方面的文章,也一直在上与德育有关的公开课。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还是一个数学老师,我一个星期大部分还是与数学相亲相爱的。同时,我也是留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研究数学这门学科的。
关于数学,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与读书相似的理念,那就是输出型的数学学习或许会更加有效。
从一年开始,我录制微课视频,那个时候是我录制,现在换成了学生录制视频,但是我们的底层想法是一致的,就是尝试用讲解口述的方式,重构并且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
在二年级,我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建立了一个数学讲解团,一开始小打小闹,断断续续,一会录制,一会暂停。直到三年级上册的期末复习阶段,我才这件事情用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确定下来。(详细可以点击下面链接)
而在即将到来的三年级下册,我想一开学就投入讲解团的运行。而下册我们的讲解团的目标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讲解的方式,显著提升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