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小巫老师介绍了一组新概念“近融感”(sympathy)与“离斥感”(antipathy)。
孩子是带着全部的近融感来到这个世界,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孩子像佛陀一样,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所以他们是物我不分的。
小孩子看着一朵花,他可能就觉得自己是那朵花;他看着一群蚂蚁在爬,可能就觉得自己是那只蚂蚁。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过来教育说,这朵花是蔷薇科的,一年生草本;蚂蚁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是。。。这些知识的灌输,对小孩子来说,都是让他们增加了对世界的离斥感。
如果在不适当的年龄,增加孩子的离斥感,就会增加他们的厌世情绪。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就会轻生。不适龄的知识灌输,甚至会让孩子的整个人生僵化。
而有些老人,看起来身体很僵硬,他们可能对世界有很多不满、抱怨,这些都是对世界的拒绝,也就是他们有过多的离斥感。
近融感和离斥感并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像阴阳太极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极必反。
这组新概念让我想到了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中的一组概念“融入”与“解离”。
简单说,
如果你有一张画面,你在画面里,就是融入的;你站在画面外看,就是解离的。
如果你在画面里,看到应该不是画面,而是围绕你周边所发生的事。
同样的,融入与解离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反映了我们不同的生活的状态,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两种状态,可以成为灵活的运用技巧。
我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组概念。
有段时间我困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就给自己做了一个“融入”的练习。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着时光机器,来到了10年后。
我推开门,找到一面镜子,
看了看自己现在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发型是什么样的?
眼角的皱纹有没有增加?
10年后的我,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的办公室是怎么布置的?
我的办公桌上摆放了什么?
这时有声音传来,谁在叫我?
他们是怎么称呼我的?
我是如何回应他们的?
通过这个融入练习,我像是穿着自己10年以后的鞋子,走了一遭。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就有了新的启发。
“解离”的技巧放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就非常好用。
比如刚要跟老公吵架,此时画面定格,想象将自己和老公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就像放电影一样,看看这两个人的动作和神态,听听他们的对话。这两个人会怎样互动?
如果自己还是有情绪,看看这个画面是不是太大?或离自己太近?试着把这个画面缩小一点,或推远一点。
如果此时你能在画面里看到自己,情绪会立马降温,你会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这就是解离练习。
可以通过想象让自己融入正向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想象让自己从负向的情绪中解离出来。
这两组概念并不能划等号,只是在不同的场合,用来解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通过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以期接近真相。
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真相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来重新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