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小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你知道吗?
饭后,十岁的小侄子夹了鱼肉去喂小猫。等大人们收拾好碗筷,正说话间,听见弟媳在卫生间说孩子:“怎么洗个手没完啊?”这才知道小侄子的手腕被小猫抓破了,他在用肥皂水冲洗。弟媳还在责备他:“去年就抓伤一次了,还是逗它,不长记性。”必须抓紧注射疫苗!我赶快开车跟弟媳带着小侄子去防疫站。一路上,小侄子一声不吭,我问他是不是喂小猫时抓的,他说是。
本来还担心春节假期防疫站没人值班,没想到半天时间已经有十几个孩子来注射疫苗了,都是被小猫小狗抓伤的。办完手续,注射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才安心回家。
女儿一直和小侄子一起逗小猫玩,我还担心有没有抓到她, 女儿说没有抓她,问她当时怎么回事,她说没看见,不知道。
我问她:“你不是跟小表哥一起在洗手吗?”
她说,小表哥被小猫抓伤后,只告诉了她一个人,她知道后赶快让小表哥用肥皂水洗手。正洗手时妗妗看到了。
我问她怎么不跟大人说呢?是怕挨吵吗?
她说:“小猫抓伤小孩,也不能怪小孩啊,妗妗干嘛上来就吵啊?”
到了晚上,女儿要写当天的日记,她写我带她去超市购物,我说购物有什么可写的,怎么不写她小表哥被猫抓伤的事呢?
没想到这句话让她的情绪爆发了,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哭着说:“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我不开心!”
我赶忙上去抱住她:“怎么这么难过呀,是因为妗妗吵小表哥吗?”
她说:“我不知道,我不开心,什么事都让我不开心。我们都喜欢小猫,小猫为什么要抓人?”
“小猫小狗都免不了会抓人的。要不把小猫扔了?”
她哭得更厉害了:“不能扔了小猫,它会没有家的。”
我说:“好好,不扔小猫。宝宝想哭就哭吧。”
所幸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算可以,我一直抱着她,让她趴在我的怀里哭。
一直到入睡的时候,看了一会儿书,才在我的安抚下睡着了。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良久。
每个成年人都是从幼时而来,但是走着走着,就忘了来时的模样。谁还记得幼时的喜好、害怕、孤单和迷茫?
如果我们幼时害怕批评,就不要批评孩子;如果我们幼时渴望父母的温暖,就多多拥抱孩子。不让孩子重复着我们的担心、害怕、孤单、无所依。
有多少家长能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
当孩子有了问题只告诉小朋友而不告诉家长时,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说了只会迎来劈头盖脸的批评,他还会说吗?小时候不说,到了青春期他会和家长畅谈心事吗?
你确定认识你的孩子吗?那个曾经抱在怀里的小宝贝,长着长着就变成了陌生人,他和你无话可说,你和他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无法跨越。
所以,不批评,不说教,不打骂,把孩子当成朋友去理解、去尊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或许这样,才是做家长应有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