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是我同年同月生的同事兼好朋友。我们的孩子同年生,所以我们在一起谈孩子是“规定动作”,有着很高的默契感。
今天,学校工会组织全体女教职工进行春游活动。我与丽见面了,相互没交流几句就开始谈起了孩子。言谈之间,我听到丽用很谨慎的语气告诉我,她和老公把孩子送到某市的体育学校了,因为学籍没有搞定现在很着急,学籍关系到孩子六月份的中考。孩子本来就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让她内心纠结甚至是痛苦。她跟孩子从去年秋季开学前就做工作休学再重读初二,但孩子始终不同意。终究拗不过孩子,只得另想办法“曲线救国”,送孩子学体育。
丽在讲述过程中,我感到她深深地自责和无能为力。
我问她:“对于孩子的情况,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好好学习能够考上高中。”她回答。
“你做些什么可以使现状有所改变?”我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我想过,要帮孩子提升学习的能力。但孩子太懒惰,根本就不愿意学习。之前我和孩子爸爸想了很多办法,把他送去学习游泳、补习、参加动能营……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时间,来不及了。”她看起来很沮丧。
我没有继续追问她,显然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继续下去。我选择默默挽着她的手臂,陪她向前走着,听着她的倾诉。
此时,脑海里突然想起曾经的我,也如今天的她一样特别焦虑不安,感到无助,甚至达到无望的状态。自己的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所有的行为判断。最后也是把孩子往外推,用外界的各种方式来代替我自己去行动,这种严重的“托付心理”愈演愈烈,达到一种病理状态。后来,发现这些方式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没有任何改观,孩子与我们父母关系越来越紧张。最终,在友人们的提醒和帮助下,勇敢地走出去学习,调整心态,改变自己的旧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