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跟随苏轼的步伐去领略山川湖海,名寺古观。来到清远飞霞山,可观一江两岸七十二峰风光。山峰延绵不绝,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江水迢迢,碧波凝练,沉静如碧玉。前往飞霞山需经北江,江上无桥,只能摆渡过江,渡人渡己渡过江。
飞霞山因“一寺三霞”闻名于世,分别是飞来寺、飞霞古洞、藏霞古洞、锦霞禅院。飞来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岭南三大古刹之一。
相传它从安徽舒州飞来此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飞”字轻灵飘逸,似天外飞仙,如神来之笔。
飞霞古洞,始建于民国,依山而建,共有六层,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藏霞古洞建于密林幽谷中,云霞在此经久不散,令寺院时隐时现,故而得名。
锦霞禅院,在登山路上“两霞”分界边,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遍植桃树,号称“桃源村”,是桃源深处有人家。
沿山路前行,左边为山谷,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右边为山崖石壁,刀削斧砍般嶙峋峭拔,奇形怪状。清风徐来,虫鸣鸟叫,空气刚刚被解冻,清新纯净。一呼一吸,神清气爽,与天地自然细诉密语,好不亲近。
路遇小青蛇,一惊一乍,青蛇却缓缓爬行,泰然自若,占山为王,有待客之礼。灵机一动,忙问其姐姐何在,莫非思凡下山寻许大官人去了?
来至飞霞古洞,“三教合一”宗教圣地,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拾级而上,石板斑驳。灰砖黛瓦,屋舍俨然。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房间众多,神佛无数。
香客信徒虔诚礼佛,口中默念,静默无声。木鱼轻敲,香火鼎盛,钟声幽远,天地清朗。
儒释道三教合一,风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唐宋、元明清传承发展,趋于完善。三教虽殊,同归于善。三教彼此独立,互补共通。儒者入世也,释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
儒家讲求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勇于担当,意志坚定。在为人生做加法,教导世人“拿得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读书人处世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世人指路明灯。
佛家追求出世,讲究清净,放下一切,心无挂碍。在为人生做减法,教导世人“放得下”。《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事纷繁复杂,最后回到原点,一切归于尘土。劝你免娇嗔、收余恨,莫把韶华负。
《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眼为情种,心为欲苗,若不是一见钟情动心起念。何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何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何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道家追求超世,讲究自然。心明大道,眼观天地,超凡脱俗,充当局外人角色。在为人生做乘法,教导世人“想得开”。《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世人皆因贪求而致烦恼妄想,若能抱一笃守,寂然为本,方知无为可贵。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则奉劝世人应顺应规律,依道而行,莫一味急功近利,目光如豆,须知欲速则不达。
孔孟“入世”之学,以积极进取为表。释家“出世”之学,以四大皆空为里。老庄“游世”之学,以逍遥忘我为乐。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三教合一,大度看世界。以佛出世之心态,道超世之眼界,去做儒入世之事业,概能有所成就。
儒释道三教合一,求同存异,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世界并非由非黑即白,是非分明的二分法则主导,若能折中取得平衡之道,亦无不可。
江山美人并无冲突,红颜祸水只是英雄败北的推托借口。才子佳人并无过错,灵感缪斯只是移情别恋的粉饰说辞。立功立言并非对立,随波逐流只是内心懦弱的掩饰面具。
名山大川不乏诗赋墨宝,苏轼的“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赞叹其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宋之问的“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赞叹其不露山水,古意盎然。王夫之的“星河摇古岸,渔火历蒋菰”赞叹其山水灵秀,渔樵悠然。
“飞霞山里藏千景,历朝诗赋满山中”诗词歌赋除了对其山川湖海,名寺古观的赞美兴叹,更多的是贬官至此,仕途不畅,郁郁不得志的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文人骚客欲自得其乐山水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说无二三。在天地自然面前,纯粹无邪如幼儿,无公务案牍之劳形,无爱恨情仇之费心,无柴米油盐之伤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讨好自己,功德无量。
愈老的东西愈有韵味,如人物建筑、文物古董,历经时光磨炼,岁月雕琢,自身多了温润光泽。如星月菩提经过盘玩后的包浆,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少了几分锋芒毕露,多了几分安稳喜乐。
老的寺院陈旧斑驳,老的石阶青苔遍布,老的牌匾字迹模糊,建筑的沧桑感时有俏丽野花,新绿枝叶作为点缀,新旧相宜,令人心生欢喜。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愿你多情且长情。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见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