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理学,普通人的通常反映便会是佛洛依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法,相信大部分人被推荐过佛洛依德的书籍,如《梦的解析》,对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也有所耳闻,我在曾经在企业内部课程中,也曾引用过他的观点和说法。然则心理学学科庞大深邃,浩瀚如海,佛洛依德在其中所处位置,以及他的理论评价究竟如何,精神分析法的体系又是怎样。
心理学中有两大重要理论,涉及两位非常知名的学者——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1、心理学两大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F‧Skiner
如耶鲁大学教授所言,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理论适用的范围是狭窄的,但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却甚为庞大,从日常生活、孩童发展、精神疾病、宗教、战争,佛洛依德和斯金纳都在试图用他们的理论去做解释。而这两位学者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先说精神分析理论。
2、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和发扬人都是佛洛依德,提及此,便不得不提到他的生平。
(1)弗洛伊得德其人
佛洛依德是历史上的重要学者,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和文学奖提名,却始终未能拿奖,据说当时罗曼罗兰都为他投了赞成票,然而爱因斯坦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爱因斯坦觉得“心理分析学并不是严谨的科学”。
佛洛依德的观点却有偏激之处,因此而遭到很多人不喜,甚至受到唾弃,被认为支持性本能论,当时的大多数学者认为他的观点试图毁掉人类善良、理性、纯粹的理念。上世纪30年代纳粹势力崛起时,他被认为是一名致力于摧毁基督教中最神圣观点的犹太人。
他曾发表过许多关于人性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并不为世人所接受。
比如他因性器表征的解释而为人熟知,他认为某些建筑或纪念碑是潜意识中男性器官的表现。基于此他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阴/茎嫉妒论。(对该理论感兴趣的盆友可以自行百度)
如果只是看了这些观点,相信不会给予他太高的评价。但是佛洛依德学说的核心,也就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他一系列关于人类理性的主张。
(2)佛洛依德关于人类理性的主张
这最主要的是两个著名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涉及无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导致心理疾病、梦境、口误等心理过程的无意识动机或无意识冲突的概念。
①第一个观点:
第一个主要观点即关于无意识动机的观点,拒绝承认人类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
比如说,如果你爱上某人,要和他步入婚姻殿堂。当被问其原因,你或许会认为:“是因为我爱他”,“因为我准备好迎接婚姻生活了”,“我希望拥有一个家庭”等等。但在佛洛依德看来,这些回答虽然是事实,你并未说谎,然则却并非真实的原因。因为有着另一种欲望和动机支配着你和他结婚,这种动机你并未意识到,却是你结婚的真正原因。如:你想要报复曾经背叛了你的人,这个人很像你爱的父亲……
由此,一个很偏激的观点被引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做。
这种说法类似于我们获得视觉感知的过程:当你环顾四周,你看见汽车、看见房屋、看见树木、看见人群。你知道你看见了,可你知道你是怎样看见的么?于是:你看见,却并未意识到你是怎样看见。你并未意识到视觉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关于这一点,佛洛依德用了许多例子证明:你是否毫无理由的喜欢和讨厌某人。是否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做过某事,为某事争论或者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或者在关键时刻忘了某人的名字OR叫错某人名字。以上这些全都属于精神分析中无意识范畴。
于是他用了以下的理论来解释WHY?我们是如何受到无意识的支配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头脑中存在三种人格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内部冲突,你的行为模式与你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理性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产物。
这三种人格结构分别是——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与生俱来的,是自性中生物性的一面,追求快乐的即时满足。例如婴儿。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的方法,有时是去找寻放弃的方法,象征着意识的起源。
超我:是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
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在现实中满足本我的时候会有一些行为是错误的,因而我们受到惩罚,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脑海里会闪现超我:一种道德良知,他告诉你,这是错误的。基本上自我是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而本我和超我都是盲目的。
本我会告诉你:我饿了,所以需要食物。我冷了,所以需要温暖。它是盲目的,只知道满足欲望。然而超我也是盲目的,它并非教会你明辨是非,它只懂得告诉你:不可以这样做!不许这样做!所以这两个声音,一个告诉你要去满足欲望,一个告诉你这样做是羞耻的,不可以。
而自我便在这连个声音中徘徊。而人格的结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的感受、我们的经历,本我的驱动力、超我的约束,这些力量都存在于我们无法察觉的意识中。
以上就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大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扩展并提出了性心理发展理论,这是第二个观点。
②第二个观点:
正如之前所说,佛洛依德不仅解释了日常生活,并且对孩童的人格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动欲区有关。如果你在某一阶段没能得到满足,你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口腔期,快乐来源于口腔的动作,包括吮吸、咀嚼等动作。过早断奶会使孩子形成所谓的口腔期人格。
口腔期人格会有一些具体表现,如暴饮暴食,嚼口香糖或是抽烟,依赖他人、粘人等。他们想通过这样的口腔行为来获得本该在口腔期获得的满足感。
第二阶段则是肛门期,没能正确掌握如厕训练,便会出现问题。这表示你不愿意排泄粪便。这种人格表现为强迫、有洁癖和吝啬。
第三阶段是性器官期,性器官是快乐的主要来源,固着在此阶段会导致女性或男性过分男性化,或是导致女性产生对于关注或控制的欲求。
关于第三个阶段,有一个很有趣的部分叫做“恋母情结“,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源自一则弑父娶母的希腊神话。佛洛依德认为所有的男性都会产生这个情结。
他认为,当你三四岁的时候,处于性器官期,你会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之后你会去寻求外部客体(佛洛依德对此的说法有些模糊),但全世界又有谁,是最温柔体贴而又慈爱美丽的呢。OK,到此,这个小男孩就会爱上他的母亲。
这还没结束,在佛洛依德的观点里,这个时候小男孩会认为父亲妨碍了他,所以这个时候的小男孩会变得具有攻击性。佛洛依德认为,每一个3-4岁的小男孩又有过”弑父心理“,但是他们又认为父亲发现了他们这种心态,而且生气了,所以他们又会认为,父亲打算阉割他们,因为他们爱上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佛洛依德对于三四岁小男孩恋母情结的完整解释。
但是几年后,他们便不再对性感兴趣。再随后几年,他们到了潜伏期,潜伏期的他们不再纠缠于恋父或恋母情结,性欲一直被压抑。一直到性征期,这个时期很漫长,是大家都会经历的阶段,延续至成年。
(3)佛洛依德的液压理论
我们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冲突的结果,本我、超我一直在博弈冲突,有些欲望被压抑。那么当欲望压抑的时候,一些压抑的欲望也会表现出来,如梦境和口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压抑的欲望会通过特定的临床症状而表现出来。这就是液压理论。
而为了组织这些欲望进入到意识之中,人们自己会产生一些防御机制。
这些方式如下:
如升华:你有许多能量,如性能量或攻击能量,但你并未用到攻击或性上,而是用其他方式进行了释放。可以试想以下伟大艺术家毕加索、梵高。
如移置:把不道德的思想安全的释放出来,如小男孩憎恨父亲,但是他选择打拳击,释放在沙包身上来释放憎恨。
如投射:把自己不想要的,不能容忍的某种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也就是合理化,为其寻找道德解释。
如退行:回到早期某个发展阶段。
佛洛依德认为,无意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是会保持平衡的,因为有这种防卫机制的保护。当防卫机制不起作用时就会造成一种癔症——歇斯底里症。临床表现为:癔症性失明和癔症性失聪,此外还有瘫痪、震颤、恐慌症、健忘症之类的记忆缺失等等。
这种理论说明了一些精神疾病的来源——你的防卫机制出现了问题,无意识系统未能保持平衡。
而该理论也指出了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关键假设:你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了更深层次的冲突,这些冲突被你压抑起来,一旦你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冲突究竟是什么,你的问题便会得到解决。
这也是精神分析法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方式。
(4)佛洛依德对梦境的阐释
佛洛依德的贡献不止局限与个体心理学和个体病理学的研究方面,他还对梦境做了大量阐释。
他认为,梦境是具有显性梦境的,"显性"是指醒后所能记忆的梦境,但梦还具有潜性梦境,潜性梦境是指梦所隐藏的含义。他认为所有的梦境都是愿望的满足,梦具有象征意义。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儿童读物之类的东西,都含有某个一般性的主题,含有某些方面的无意识冲突以及某种无意识偏见。
佛洛依德还为宗教给出了大量解释。他认为,大部分人想要寻求一位全知全能的神,其实实质是在寻找发展阶段所缺失的父亲形象的替代品。
以上是对佛洛依德理论的概述以及框架。最后来看一看对他的科学评价。
3、对佛洛依德的科学评价
而对佛洛依德来说,他的大部分理论受到了批判。其中最大的批判来源于,其概念模糊,系统庞大而难以得到验证,也就是无法证伪性。
无法证伪性,涉及到该学说是否为严谨的科学学说。哲学家笛卡尔波尔,曾经提出“可证伪性”,并且将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科学能够做出关于世界的有利预测,而这些预测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理论无法被证伪,那它们就算不上是科学。比如海马体的损伤能够导致某种记忆提取失败,男人比女人希望更多的性伴侣,这些是对是错,重要在于这些问题是可以被验证的。即使它们是错的,也是科学的理论。这与非科学假说相反,非科学假说的最好例子是占星术,星座运程等。
不过虽然如此,佛洛依德对日常生活的解释却也是被人认可,他让我们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