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要让老师有收获
关于教研的文章写过几篇,随着教龄的增加,总是会感觉教研要有所变化。教研是各学校教风好坏的指向标。一所学校能够把教研做好,学校的教学错不了多少。
一所学校的教研,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够紧紧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去搞学校的教研活动。教育行政部门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的问题,具有宏观性,不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紧紧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去搞,只会让学校教研令老师讨厌。每一学期学校会在学历上安排让老师上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有示范课,有上岗课,有同课异构等等的名称,不管怎么样,安排着有没有想过安排这样的课起到什么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授课老师能够收获什么?很多时候,教研的安排是根据学校的情况,而不是根据授课老师的需求。作为教研部门,应该让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需要展示的问题申请上课。老师主动申请上课,老师会准备更加的充分,需要获取什么更加的明确。很多时候,上课老师不是老师选择,而是教研部门的制定。很多老师虽然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和上课内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情愿的情绪。很多的公开课老师很难有收获,只是感到完成一种任务。
作为同组的听课的老师,能够收获什么?如果同组的听课老师,不是带着很明确的目的去听这节课,会感到听课的无聊,听课占了老师的时间。恰恰我们的正常听课就是这样,很多的同组听课的老师,不是老师有什么需要去听,而是学校的行政考核要求。老师需要听够多少节课?或者记录多少页的听课笔记?这些硬性的规定逼迫着老师们去听课。无聊的老师们只好坐在教室里看时间,或者看闲书,或者抄听课笔记。这样,对于授课老师的情绪是一种影响,也是一种对于授课老师的不尊重。同时,这种听课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随意的听课,心里会是怎么想?作为学校教研安排听课活动,都是一种行政的命令,没有想过听课人有没有这个需求,这样强迫的听课有什么意义?没有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收获,随意的和强迫的听,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其实,作为学校的教研的管理者,对于学校教研的形式设计多样化,主体多样化,问题多样化,给听课老师更多的选择。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课程安排,自我的选择听取的课程。这样,当老师带着“学习”的欲望走进课堂,比逼着进入课堂更加有效。教研形式的多样化,具有可选择性,让听课老师有一种自主和主动的选择,会是一个不错的改进。
作为学校的教研,要搞扎实的教研活动,首先就要从遵循老师的需求开始,其次要让老师通过每一次活动有所收获,最后,老师能够得到尊重。当老师能够主动的参与教研,就是教研的最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