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户喻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尝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他名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是北宋洪州分宁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修水县。“庭坚”顾名思意,也就是他非常坚实地尽到家庭的伦常。早年时,他曾经到安徽霍山县的山谷寺游历,那儿幽雅殊胜的山林流泉,使他为之留恋不已,于是自称为山谷居士(或山谷道人),后世于是称他黄山谷。
他幼年的时候,就喜好读书,由于他读书专注,因此记忆力非常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有一回,舅舅到他家,顺手取书架上的书,随口问他,结果发现这个小外甥对答如流,无一不通,而感到惊讶不已。他有一句名言:“吾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可厌。”因为他这么用功读书,所以学识渊博,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
他虽然年少时即颇有文才,但也曾走错路。当时北宋的风气欢喜男女冶艳的词章,他受了这种影响,也好填写浪漫的词。有一次,他和画马名家李伯一起去参访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劝诫李伯说:“不要将心念全部投注在画马上,你若心心念念都是马,形随心转,将来恐怕难免堕落,投胎为马身。”黄山谷听了,忍不住笑了出来。
秀禅师便严词义正的对黄山谷说:“你不要笑!大丈夫怀才盖世,难道只用于写误导众生的艳词情诗吗?”黄山谷不以为然,反驳说:“照您这么说,难道我以后也会堕落马身吗?”“岂止堕落马身,还会堕地狱呢!因为李伯他心念在马,所以堕落马身也只是他个人的事。而你写艳词情诗,不知挑动天下多少人贪淫好色的心。这种导人淫乱的行为,怎么不会堕地狱呢?”黄山谷毕竟是有善根的,被秀禅师这一当头棒喝,猛然醒悟其间的利害关系,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生大惭愧,于是不再轻佻,发愿永远不再写浪漫的诗词,改写放生诗等。下列这首著名的〈戒肉诗〉,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我肉众生肉 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 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 肥甘为我需
莫教阎老断 自揣看何如
后来黄山谷参学黄龙晦堂禅师多年,见到僧人有许多开悟的,而自己始终不悟,以为黄龙禅师“重僧轻俗”,时发怨言。黄龙禅师知其意,但时机未到,无法下手教化,所以默然不语。有一次禅师教他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这是《论语》上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们这些弟子,不要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我是开诚布公的,可以传给你们的,早就传给你们了,不要有所怀疑。黄山谷心里很纳闷,自觉是个儒士,怎么会连《论语》上的这个道理都不懂!就以为师父故意刁难他,心里很不痛快。
有一次,时值秋天桂花盛开,满寺芬芳,香气扑鼻,正逢黄山谷到寺里来。黄龙禅师知道时候到了,马上抓住机会问:“黄居士,你闻到花香了吗?”黄山谷一嗅,这时黄龙禅师点他道:“吾无隐乎尔!”闻到桂花香的是谁啊?我没有隐藏什么吧!这一下,黄山谷忽然悟道了。就呈上一首偈颂:
说是还家未到家 水边林下旧生涯
昨夜月明云散后 西风一树木樨香
说是往回家的路上走,却没回到家,原来我过去是个在水边林下修行的僧人。平时闻香不知香,直到昨夜经禅师一指破,云散明月现,才嗅得西风吹来满树的桂花飘香,知道香的真味。这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迷途之中,不知自有佛性,一经点破,才知道佛性在自心,莫向外驰求。
黄山谷个性正直,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故一生仕途多舛,屡遭贬谪,然而他却处之泰然。例如他当太史官时,依据史实写下史书,而当时小人当权,质其史书写得不对,黄山谷却始终确定立场,不因为讨好小人,而修改史书,故即使被贬到荒凉之地,还是安然若素。他年六十一岁往生,着有《山谷诗集》行于世上。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廿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