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和几位老师聊起班里的几位孩子,各种各样的生长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
小吕坐在我前一排吃饭,他已经吃完,准备离开。我招呼小吕过来。他不明觉厉,但还是过来了。其实我是想让他给我打一碗汤来。这样使唤学生,我是第一次。
他明白我的要求后,一下释然。很快给我端来一碗汤,那汤必定是满满的,因为他走得非常的小心翼翼。
我拉着另外的孩子去教室。路上遇见了小吕。问他:“为什么不能把早上的状态发挥到极致呢?”他说:“早上嘛,是因为在背语文,而刚才是因为刚考完语文,想要放松一下。”我才发现自己显得着急了些,刚考完语文,应该适当让孩子们放松一下的。我却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数学学习,是有一点憋着的感觉。
我为什么说到他早上的状态呢?先简要交代一下早上的事情吧。
因为班主任殷老师要去区上做试卷的答案,所以我要去守着他们早读,然后考前静心。
习惯拍球的那几个,远远看到我的身影(其实我们是互看),马上收手,回到座位上去。教室里,有几个孩子在早读,大都跟着领读员在齐读。
只有小吕,一个人在读自己的。那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小吕:看几秒语文书,读几秒,闭上眼睛,抬起头,开始背诵,两手臂伸开两拳紧握,还不停的自然拍打身体,仿佛在给这样的背诵配上节奏。偶尔,用笔写一写,背诵的时候还数着手指。如此循环往复,印象最深刻是他在背诵的时候,眼睛是闭得紧紧的,似乎与眼前的课文有“深仇大恨”,也似乎想把眼前的课文全都“吸纳”。
我被他深深的吸引了。
这算是临时抱佛脚,但人家是真的在抱啊,因为有的孩子压根就没有觉得要考试,到处闲逛中。而我观察了半个小时,他都保持着这样的状态,一点都没有懈怠,似乎想证明“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科学性。
其实,小吕那样的状态,从元旦节回来后,就感觉他在“着急”了。因为他会专门将座位换到第一排来,专心听讲,专心记笔记,专心改错。这个时候的他,真的是一个好学的娃。
之所以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他这样的举动和平时有较大的区别。因为平日里,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画画着,安静着。让他改错时,会有种我“欠账”的感觉。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闹得不欢而散”。
兴许是期末考试临近了,兴许是自我觉醒,他能够主动投入地学习,让我甚是欣慰。问班主任殷老师,他也如是这样反馈,最近的他听讲听得格外认真。
他这样认真的状态,我曾经还见过一次。应该是四年级时,班级里有家长课程,那天的课程是他的爸爸来上课。家长课程有一个规定:谁的家长来上课谁就负责写新闻。那天我进教室,走到他的身边,准备和他说句话,但他“不屑”理我,我才看见他在认真的做笔记,且做得相当的详细。
那一刻,认真的他,浑身散发着光芒。
最近的复习阶段,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在暗暗记下那些悄悄努力的人。每次这样说的时候,我会明显感觉某些孩子在暗暗给自己加油,包括小吕。有时,我又会说:你一努力我就看见了。孩子们的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也包括小吕。
还记得大约是五年级的某天早晨,我和他在走廊相遇。他神秘地对我说:“我来晚了,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我就故意逗他,猜各种理由,他就是笑眯眯地不语。那种神秘又可爱的感觉现在我都还记得。
早上见他认真的模样,我就悄悄告诉他:我今天要写你哦。他“哦”了一声,继续苦练他的背功。
只有心动,才会有行动。他一定是动心了,希望他一直心动且有行动!
小吕,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