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来来往往汽车的鸣笛,寒风吹动树叶沙沙的摩擦,走在你前面那对情侣的争吵,街边朝你吆喝的叫卖声........这些日常里避开不了的声音,你觉得是如此的多余。你喜欢安静的世界,因为你觉得这样会更加自由。所以你每次在街上行走都要戴上耳机,把音量调到很高,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两眼冷漠的看着如此静默的世界。一个人的孤独,总是与这个世界的繁闹格格不入。
即使突然响起的父母的来电,你也会为之一颤,调整一番才可适应接起。然而也只是寥寥数语之后,就陷入了无言的尴尬。有时候,你也会反省:其实你只是想一个人静静。
“碗盘碰撞声”、“汤勺敲打声”、“木铲敲打平底锅声”还有“尿尿声”,都是些被特意放大的声音。你在书店准备翻开这本《静默》时,脑海突然浮现出电影《贝利叶一家》开始的一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些日常声音的不适,或许只有你看到才会略微皱眉,因为这不是你想要的效果。这部电影是你最近在看的《静默》这本书的翻拍作品,由于这部电影的影响颇大,加之你对这本原著的喜爱,所以在没有忍心看完的情况下,就打算先去观看这部电影。但你只是看了开头,就因为充斥了热闹和不停息的嘈杂,让你觉得与这本书背向而驰,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之前在书店看到了这本小巧的书时,你就被它的名字《静默》深深的吸引住。你想这是一本可以沉浸在沉默的书,你一直在寻找的完美世界。这是很轻量级的生活随笔记录,拼接成了一对聋哑人夫妇与一个健康女儿的家庭生活。很简单的故事,但字里行间里散发出了生活气息,使得普普通通的日常进行的恰到好处。尽管这都是作为正常人的作者的自言自语,没有去写与聋哑父母的对话,而是写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使用手语的动作描写,但你完全可以读出流窜在整本书各个角落的静默,所以你也就很舒服的享受着一个描绘的无声世界了。
在你即将读到最后的时候,你被书里你所谓的完美世界,渐渐拉扯与牵引向你目前所处的世界靠拢。是因为这本书里的故事也是建立在真实的世界。
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原来的小孩慢慢长大。以前聋哑父母打造的安静的家庭消失了,作者现在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生活里嘈杂聒噪的声响。就如电影开始的一幕,聋哑的父母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比正常人制造出分贝更高的动静。所以成长了的作者,会因为父母洗碗所碰撞的声音而吵到,会被父母晚上做爱的动静而打扰,会因为父母在坐地铁突然无意识的放屁声而感到羞耻.......
世界更加辽阔,作者想要了解的也更多,而父母的世界却在缩小,变得胆怯、依赖甚至有些“无知”。一半生活在如此喧哗,一半生活在如此静默的聋哑家庭,作者将烦恼在这里写的淋漓尽致。
我在这里与作者像是连接为同一个人,但并不是对上述父母的“噪音”烦恼而感同身受,而是在这烦恼背后不知不觉可以领悟到的滔滔亲情。虽然感觉情感转折的太过突兀,但当时你在看到这里的情况确实如此,是一页纸厚度的内容里的精华,更是整本书从始至终字里行间的铺垫。像是沉默很久却没有忘记随时爆发的活火山,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家人之间的陪伴一样浓厚的岩浆,缓缓的流淌在你那颗一直孤独冒着寒气的心脏。留下你必须要承认的烙印:你不是真正的想要一个人静静。
你最终还是沉默的看完这本薄薄的书,依然是感觉到书里渗漏出来的静默,但你一定是要真正明白了,真正的静默是经常被你忽略还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种种陪伴。
你看这本书之后,心情久久未能平复。你感觉体悟到了,很多时候,是你把自己和父母的隔阂看的过于可怕,是你把自己与身边周遭的一切事物隔离的太过遥远。即使父母有时不能完全理解你,但他们始终是最爱你的人,还有这个所处的世界,对你总是无需理由的打击、欺骗,但也无时无刻不在照顾着你的生活。
回去的路上,你主动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电话,准备要聊很久。与此同时,你也在听一片叶子落地的声音、夫妻挽着手散步时的窃窃私语、一只突然从草坪窜出来的猫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