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讲一则故事:
一对父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父亲指着树上的麻雀问儿子:那是什么呀?
儿子答:那是麻雀。
过了几分钟,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呀?
儿子有点不耐烦:麻雀。
又过了几分钟,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呀?
儿子恶狠狠地摔下手中的报纸答道:你是不是有病呀,我告诉你了,那是麻雀!
不一会儿,父亲拿出泛黄的笔记本翻开读到:
儿子三岁了,他指着树上的麻雀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
爸爸说:儿子,那是麻雀;
过了几分钟,儿子又问道:爸爸,那是什么呀?
爸爸笑了:宝贝,那是麻雀;
又过了一会,儿子又问:爸爸,那是什么呀?
爸爸更乐了,回答道:宝贝儿子,那是麻雀,记住喽。
现实生活中,我想没有那么多父亲会拿出一本笔记本,像故事中的父亲一样读。因为他们把过去的岁月都毫无保留的给了自己的儿女。他们只会转身默默的转身,在一个没有人的角落,想起孩子小时候的一幕幕,从前的呀呀学语,或是像企鹅一样,一摇一晃的走路,也会想起孩子的第一张奖状,或是毕业时拿到的大学通知书·····
早上妈妈拿着手机进房间问我,“怎么我这个微信登录不进去了,上面显示说冻结,我不懂什么意思。”我一看,原来是输错了几次密码,所以锁上了。我正想说“密码输错了就不要再输了,锁上了多麻烦!”话到嘴边,一抬头看见她,我咽回了这句话。此时的她,像一个答错题的小学生,目光闪躲着我,怕我追问她怎么做错了。
很快我帮妈妈找回了密码,给她手机的时候,她很明显的多了一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懂。接着,她真的是弱弱地说“我下次会小心点。”然后出去轻轻地关上我房间的门。
是的,妈妈很小心,我在想,也许她输错第一次密码的时候就想告诉我,她不会。或许她又更觉得不该打扰我休息,于是输错了第二次,第三次。
小时候的我们,连一加一都要张开十个小指头,数上好几遍,也不确定是不是就等于二,还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望着父母,把他们逗得乐呵呵的,可是再埋头的时候也许又忘记了,这时候爸妈肯定会抱起站都站不稳脚跟的我们,大手握着小手,一遍又一遍的说,“一个指头再加一个指头等于两个指头”,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有一天,我们长得比父母高,走得比父母远,见得比父母多;直到有一天,父母再也抱不动我们,追不上我们的时候,我们再问父母“一加一等于几?”,他们还是会不厌其烦的说“等于二”。
于是我们踩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开始为自己的前程打拼,有时候美其名曰:要孝顺父母,想让他们安享晚年。可是转身在电话里也会心不在焉的给父母说,“好啦好啦,我知道了,怎么这么唠叨?”然后挂掉电话。
可是我们忘了,是他们用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托起了我们的一路成长。而在这个成长中,我们却学会了所谓的恃爱行凶,就是仗着爱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好,就轻易地伤害他们。
实际上,每一对父母,对于儿女,都是一颗玻璃心,也许我们的一点不耐烦,就足以让渐渐老去的父母伤春悲秋好半天。
我们都会用柔软的心招待整个世界,为什么不先用温柔的话对待亲近的人呢?
对父母温柔一点,就像他们一直以来对待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