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再次坐进教室聆听《平均数》这节课,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平均数从数与代数挪到综合与实践,强调平均数的意义,这是为什么呢?统计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百度之后有了答案:集中趋势,如何算。
看老师越上越急的状态,回想当年我要与吴正宪老师同课异构时的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
再次的梳理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起来。
环节一:暖场---带入情境:选人参加跳绳比赛,你是老师你会怎么选?选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环节二:总分--运用情境:每组三人,跳完之后怎么选?
环节三:平均分--灵活情境:两组间人数不同,我怎么选?
第一种:移多补少,学生用箭头表示,老师用神器展示;
第二种:老实计算,用总个数除以总人数;
第三种:找基准数(标准数),用正负号来帮忙;
第四种:用每个人的数平均分给每个人,再相加;
独立思考之后的集中交流环节:
汇报中明白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用基准数既能快速算出结果,也符合移多补少和老实计算的要求,而用每个人的除以每份数在相加的方法,是经验的再利用,是除法也能使用分配律的典型情况。
过程中,从移物到算数,到用计算器算,到用程序点,体会到社会进步需要我们努力学习。
环节四:平均数的特性:如果再给输的组一个机会,你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组能成为代表呢?
添人——让平均数更大——一种是没有根据的猜想,一种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只需大一点,这样的预设,低层次生活经验就能解决猜想,而只大一点的数据需要学生经过分析、计算。
完善表格之后,结合数据体会平均数的特性——代表性、虚拟性、波动性……
环节五:练习
基础练习:计算+基准数计算
拓展练习:集中趋势的体现
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角度:老师的提问与总结,提问时像班主任,温柔;总结时是数学老师,准确、严谨。
每天都在听课,愿如此记录下去,能够有些窍门可以形成经验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