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听说音乐书每年是收回去的,给下一届的同学用。因为也没有缺过,也没注意过这个事。
上周私聊群里有个家长在问买哪个版本的音乐书,我才问小孩。
问:你需要买音乐书吗?
答:需要的。
“那你咋没和我说?”
“不买也可以。”
“都要买吗?”
“有些人不用买的。”
“为什么?”
“一个年纪有四十六本,每班分到15本。老师说按成绩好的发下来,但是发到我的时候,就跳过我发给成绩比我还差的同学了。”(说这话的时候还很委屈,他觉得那个人成绩比他还差,应该先轮到他。孩子成绩基本是垫底的,分到他这,可能不是按成绩分的。)
“你是不是没听清楚,老师是不是本来说,比如:三个同学一本一起看之类的。”
“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那为什么孙 **也要买呢?”(那个在群里问买书的家长的孩子。她的成绩很好,肯定应该能分到的。)
“她自己说不要的,让妈妈买。”
因为他觉得委屈,我就和他解释了,你的成绩是不是几乎是最差的了,那么班里就是还有十多个成绩比你好的也没拿到书。老师不是按成绩分的。然后他对这个问题算过去了。
“那你为什么没告诉我要买书呢?”
“老师都投影出来的,带笔和笔记本去上课就行了,不用买的。”
“那你干嘛觉得委屈呢?“
”老师说我今年长高了,让我坐最后一排了,我看不见。“
“你是看不清黑板,还是看不见黑板?”
“我看不见,钢琴挡住了。“
“那你和老师说下,挪到旁边去就可以了。这有啥委屈的。”
“第一堂学国歌,我不用看”
……
唉,小孩说话尽挑希望别人为他撑腰的角度说。
但是,这件事情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在这,而是既然不能每个人分到,那就不要分(今年应该是疫情,不合适把书都收回来,所以书不够了。),因为本身上课也用投影,而且是副课,书本用处不大。但是这样分下去,那么没分到的那一大半孩子算怎么回事?也有可能老师觉得她不能擅自做决定留着这十几本书,这是制度的要求,我照做就是了。
作为家长,我的想法就是,义务教育就是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可以一起不要,可以一起购买,但是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就是膈应,特别我们还是没有的那部分。我把想法在群里说了下,一位家委说了下:他们女儿那时就这样,提了也没办法。那位阴阳怪气的爸爸说:搞问题搞大就知道为什么了,你藏着我掖着,那就闷声不响买一本得了。
凡事冷静三秒,我用这三秒打开了淘宝网,默默买了一本。这就是成年人悲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