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鲁米曾说过:“无论是灰暗念头,羞愧或恶念,都要在门囗笑脸相迎,欢迎它们进入你的内心。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心存感激,因为每位访客,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向导。”
这句话我理解的是情绪并不可怕,当我们真正去中正的感受它,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别样的礼物哒!
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认识情绪,当我们不认识它们时,那些深层负面情绪就会在我们的身体和认知上面捣鬼,它们无形的操控我们,让我们对它们琢磨不透,从而也会拿它们没有办法。
如果我们能够勇敢的触碰情绪感受的面纱,你会发现就像把背后捣乱的鬼捉出来了,它现了原形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啦!
人总是容易被不确定性的事物弄得恐惧和害怕,一旦知道是什么啦?你反而对这种不确定的情绪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一个情绪被命名之后,它的作用就会被瓦解和消融。如同远古时期的萨满巫师,当你命名一条龙的时候,你就获得了驾驭它的能力。这是一个隐喻,意思是,当你明确知道是什么在起作用并说出它时,它就失去了作用,至少是减少了原有的作用。
举个生活中我经常遇到的情绪感受例子,每一次情绪来临时,我都试着与其连接,当我发现我用好奇、不评判、允许的态度接近情绪时,它们竞渐渐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上几天,小家伙幼儿园放学回来,我领着他在小区里玩。由于他手里拿个小汽车玩具,所以引起了两个小男孩的注意,小家伙儿一开始并没有和他们一起。那两个小男孩中有一个拿着木棍,看小家伙并没给他玩,便拼命拿棍子使劲抽打着车。
我在一旁观看小家伙的反应,不一会儿另一个小男孩也跟着附和,但小家伙仿佛也没有什么情绪,只是在一旁观察。当他发现他们不再打车的空隙时,他捡起了车,淡定的说“我们一起玩吧!”,说着拿起车送向一个小孩身边,而另一个小孩还没停止,已经打到儿子的手了,我开始有点害怕他会疼,真是打儿身上疼娘心里。还没等我反映过来,他们就玩起来了。不由得在心里默念:虚惊一场!
不一会儿,三个小家伙跑来跑去还挺开心哒!可是玩着玩着又出状况了。我家小家伙儿发现他们又开始虐待他的小车啦!说实话,小家伙对自己的玩具一直很爱惜,他玩小朋友的玩具时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行为。于是他把车拿起跑到我跟前,也许那两个小男孩看到我和他们的妈妈,奶奶在一起,就没有用木棍,那个用木棍的小朋友抓起一把土扔向我们这里,而另一个小男孩也跟随其后。
看到儿子没有什么反应时,正好连土带草扔到我白衬衫上,而旁边的大人却默不作声,我开始有些愤怒,但我依旧淡定的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就扔土,把阿姨的衣服弄脏了呦,”还没等我说完,那位孩子的奶奶连忙呵斥孩子,让孩子跟我道歉,谁知那个孩子跑掉了。而另一个拿木棍的妈妈却淡淡的说“别扔土”,嘴角还带有一丝微笑。
又玩了一会儿,我们借机天要下雨,就散开回家了。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小家伙探讨刚刚发生的事情,其实我是感受到一股愤怒在的。
我心里蕴藏了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条,而小家伙却做得恰恰相反。我想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也许有时候你不自知的就希望跟孩子的信念融合到一起,你也许希望我就是你吧!有时你还会不加思索的以自己的信条去评判孩子的对错,甚至是给孩子出谋化策,来防御自身投射给孩子的焦虑。这是成年人普遍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我也自然不例外。
“妈妈,我只是想观察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打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另外,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不给他们玩车时,他们那么气愤,为什么他们不用言语来沟通呢?”儿子的这些话一下子让我清醒了很多,尽管这件事情在同一场域发生,那么做为不同的当事人情绪感受自然也不尽相同。“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我玩味了儿子的话后做了这么一句回答。
“妈妈,可不可以理解为我好像还没和他们成为太好的朋友,他们走时说再见我还蛮孤单的。”,虽然小家伙在陈述这个情绪感受时,他都在蹦蹦跳跳啦!“儿子,不用强求和任何人都能成为朋友,我们总是会有选择哒!你想想你的朋友都有谁啦?但永远记住无论交了多少朋友,爸爸妈妈是你永远不会离开的朋友,我们是你坚强的大后方,除非你有一天主动离开”。我强忍住我心里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那句话。
小家伙开始回忆他幼儿园和小区里小朋友的名字,看到他大声唱歌的样子,看来是有温暖的队友,这不就足够了吗?
我是在回忆如果我小时候被这样宣教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跟他们玩啥?一个个把衣服弄得那么脏”,这是妈妈典型的回话,还记得她满脸嫌弃的表情。不得不承认妈妈特别爱干净,干净得我的小小童年里几乎没有一个玩伴儿!
而爸爸则用一句超奇葩的话来认同我妈“你越不合群,你才越有资本在群里鹤立鸡群”!幸好我认同他这句话,用到了学习的攻击性上,我是在学习上做到了鹤立鸡群,然而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表现得格格不入,鹤立鸡群。
直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我才一点点学会融入社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尺度。尽管现在我学会了一些界限进行自我保护,但有时我还能觉察到我的僵硬不自由。
尽管改变的路上要历经万水干山,甚至是说,改变是痛苦的,但一承不变将会更加痛苦。我尽量为自己大限度的松绑,好让下一代不再重复我所体验的体验之苦。
正如我和儿子看似纪历了同样的事情,但我们感受丝毫不同,可能这就是源于我们背后戴的有色眼镜不同,谁人又能够完全一模一样呢?所以我也想到了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不是悲凉,反而是看清后的一种深深理解和允许吧!甚至在共情到同一感受时,我们的汇聚成点的线也各不相一,所以即使多年同床共枕的夫妻,都不会活成另一个你,我们是不是每一天都会爱上全新的你认为认识的自己和别人呢?
当然,我也同时对自己的愤怒进行了觉察。我在那种情形下,是什么原因触动了我的原始情节,我想是一开始,看到儿子没有反击吧!我上文提到我的信念信条,好像对犯我之人触发我的愤怒是零容忍的,无意识就会开启反抗模式吧!
也许这源于我早年的经历吧!我想用被暴力之词对现在的我是风淡云轻了,只是当时还留有记忆。我的不擅言谈造成了自己愿意独来独往的个性,经常对游戏和女生们的八卦也不感兴趣。所以同学经常在我的人前人后议论我除了学习,不会啥。纵使我还是个班长!只是那种比较冷,比较拽的那种吧!
而且我也经常被一些男女生围起来推我,因为自己上学早,加上又瘦又小的缘故,我通常不会反抗的。回到家里与父母哭诉,他们总会给我一句评判“怎么这么玩蛋儿,啥也不是!”,那时候的这一句话,无疑在我无助的时候来个雪上加霜。
我看到儿子那一刻仿佛看到了自己受欺负的那一刻,我无力反抗,又愤怒父母没有伸出帮助之手。进而把愤怒投射到那两位大人身上,好像觉得孩子这么无理,怎么不管教一下?就像我当初希望自己爸妈帮我一样!而每一次的希望落空之后,我就在自己的无力上又添加悲伤,而这些最后也用愤怒做盖子!
我愤怒的还真不是别人,恰好是卡在那个阶段的自己。比如说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来保护自己,对于求助的外源不但不给力,相反还数落自己,这是多么大的希望投注落空的羞耻感呀,求助别人甚至自己最爱之人都会得到羞耻,还不如不求。这是多么孤独的境地,幸好我在这个境地里跳出了舞。
当我觉察到这些情绪感受之后,我允许了那个愤怒的小女孩,我试着敞开怀抱去温暖自己,你是可以求助的,你什么时候都值得被帮助,同时也要看到父母的局限在那里,那个时刻的他们只能给你他们仅有的体验而已,试着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局限,直至爱从悲来……
当我允许了那个小女孩,我感受到她在慢慢从无力变成有力,一切形于空的感悟,都变成了有质有法,她欣喜的奔跑着!
再回头看看儿子的那些对待方法,只是给予了我们更多体验生活的途径,无非对错,放心放下执念的执着,原来我欣赏的任何情绪感受都在!我善意的尊重对待这些感受,情绪的浪潮反而让我感觉更平静了!这就是它给我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