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人家人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爱情演变成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让爱背上沉重的包袱。
大学同学两人毕业后进了同一家银行,于是很自然的在一起了,两人开始挺好的。因为女孩比较优秀,银行给了一个去总行的机会,可是为了男孩,女孩把这个机会让给男孩了。于是后来每次吵架都成了“我为了你把去总行的机会都让给你,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接着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能挑出来说,男孩不厌其烦,关系越来越差。
父母又吵架了,原因做饭。
辛苦工作一天的父母回到家,妈妈把饭菜做好全家一块儿吃饭,这时爸爸说了句“这个菜放多了盐咸了点”。于是妈妈便哭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天活,回来给你们做饭,你们还挑三拣四,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什么东西做好了我自己都舍不得吃,让你们吃剩了我再吃,你们还说我。”爸爸一听这话不高兴了,“我们也没人叫你不吃,你想吃就吃啊。做点事好像就要对我邀功,表示多大的恩典似的。我又不是瞎子,用得着说出来吗?难道我没为这个家辛苦,没偷偷把多少好东西让给你,我怎么不说啊!”妈妈听了火气更大了,“你不也一样,你哪没说了,你刚刚不就是在说吗?”
一家人默默的吃着饭,没人敢再说话。
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辛苦工作,努力赚钱,让孩子进了最好的学校,可孩子成绩却并不理想。父母动不对就对孩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我们背井离乡,拼命赚钱,你怎么就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好好学习。”“我们对你这么好,你还顶嘴,你到底有没有良心。”“我们这么疼你、你要什么都给你!”“你真是没良心!”“你也不想想父母为他花了多少钱……”“我们太爱你了,把心都挖给你了……”
怎么样,这些场景有没有很熟悉,我想几乎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在那“沉得像铅块”的眼神下,说出这些句子。他们却不知道,如果他的孩子就要溺水,他们的这些话,也正像铅块,只可能让孩子沉得更快。
我想大家做这些必然是出于爱,可是爱是只能付出,不能说的。最伟大的爱,甚至在付出的时候,都应当避免让对方感觉,免得增加对方的负担。
记得有一次,一个同事因为工作的事请他同学帮忙,因为不方便,所以同学只好打车过来,于是出于内心的感谢,让同学记得要票,并告诉他没关系,公司是可以报销的。这样既避免同学不好意思,又不造成同学的损失。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像同事那样,那么大家相处是否会更和谐更舒服一些呢?
不要让爱成为包袱,爱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我们付出爱,对方能感受到的,即使不能感受那又怎样,本来爱就应该是不求回报的。如果你期待回报,那就想好你要回收什么,如果可能无法回收,那就不要做了,省的大家都不开心,因爱成怨,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既然是出于爱,付出时就少计较些吧,别把爱变成了债务,让接受者如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堪重负,这时他必然会选择卸下这个包袱,那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了。
既然是出于爱,那就心甘情愿的去付出吧,不要去计较回报了,这样反而说不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