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质问,处于来自于社会、家庭的“你怎么不努力?”“你怎么不上进?”的诘责的焦虑之中,也常常在“佛系”之余,由于与社会的评价标准脱离太远,从而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怀疑、不安。
那么“佛系”的支撑逻辑应该是什么?“佛系”青年应该用怎样的逻辑来支撑自己?
1. 什么是“佛系”?
我理解的“佛系”,应该是放弃了社会定义的种种欲望以及满足这些欲望的幸福(比如应该成功,应该努力等),转向自我定义的欲望以及幸福的评判标准(比如平凡也是幸福,打王者荣耀的“浪费时间”也是幸福),从而从对不可得的社会欲望中解脱出来,达成自我和解。
2. 为什么会产生“佛系”的思想?
简单的说就是“求而不得”。由于阶级固化等等原因而长时间处于对“社会欲望”(比如好成绩,好工作等)的求而不得,而又处于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而产生的焦虑中,进而放弃社会欲望与定义体系,转向由自己定义的欲望与快乐中(比如“我根本不需要”或者“其实每天打打游戏躺着睡觉也很幸福”)
3. 怎样的逻辑支撑了这样的思想?
我觉得有三大逻辑对这样的佛系思想做出了支撑:
存在无意义(Camus),不如做些快乐的事
存在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存在的特殊意义,而说人需要接受荒诞的本质,并且乐在其中。存在主义有很多种解读但我认为在这里可以直接被解读成:反正存在没有意义,做任何事也没有意义,还不如选择一些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Ps:存在主义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刀叉在被创造之前,人的脑海里已经有刀叉的形象和功能,下一步才是我们创造他们,所以刀叉的“意义”先于他们的“存在”。而人不一样,人被创造出来之前没有一个上帝事先想好你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无神论的话),所以人的“存在”先于“意义”,所以人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来源于自我的定义与创造。
未来不可知,不如马上去做些快乐的事
现在很常见也经常被自媒体宣扬的思想便是:你永远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这样的想法推到极端便是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要快乐的度过,因为我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来夺走我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由于其浅显便显得单薄,必然不可能是经过长久的努力,完成一些大事过后的快乐(因为明天不可知,任何规划都可能失败,长时间的规划和工作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风险打断,因而不值得我去做),所以必然是一些可以马上得到的快乐(比如打一把游戏)
欲望均由社会教育,不如放弃他们去做些“我”觉得快乐的事情
在后现代主义中,我们倾向去认为我们身上的欲望与对快乐的定义都是社会通过教育强加给我们的(比如教我们要努力,要成功,要挣钱),而不是“我”这个个体这样认为的。所以为了反抗这样的强加,也因为在强加的定义中我长期处于“求而不得”的焦虑状态,所以会放弃这些定义,转向我自己的定义(我觉得打王者荣耀的快乐和社会广义的成功同样快乐),进而解脱。
Ps:但到底哪些是社会强加给你的呢?还是说你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社会给你的?(所谓的裹尸布下荡然无存:没有什么是你自己的)
4. “佛系”之余,看到别人成功,还是会感到焦虑,怎样说服自己?
这里同样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我们听到的所有成功的故事,都是来自于一个叙事的角度(narrative),但叙事的角度不是真相(比如一个人讲他成功,可能隐瞒掉他有背后的关系的事实,而只讲自己努力的事实,从而他的“叙事”传递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解读(interpretation))。
而作为人类而非上帝,我们永远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真相,进而无论怎样的故事在这里都变成了不可证的(最典型的说法比如:你怎么知道他背后没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内心的和解。
话说回来,无论怎样的佛系,怎样的思想,怎样的价值观,到最后作为个人都需要承担其社会结果(consequence),所以佛系的“平常生活”固然快乐,逻辑上也自洽,但这样“平常的生活”可以持续吗?真的是不需要很大代价就可以维持的吗?这样的问题,或许需要不停的拷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