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的工作非常的紧张和忙碌,但是我觉得现在40岁给我的人生智慧就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安静下来,这句话也是我读过《大学》当中的一段:“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几个简单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说出了人生的智慧,是让人拜托焦虑的关键所在。
其实只有小孩子才会简单的用好坏去评论人和事,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利与弊,做什么不做什么,爱一个人恨一个人都变得不再那么有明显的边界,对人和对事更多的应该怀着一颗坦荡之心,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实对事本身就应该理性的去面对,但是对人必须要存有感性的温情,这两者是相互交织但却必须分清的,如果没有分清楚,就容易走向冷漠或者陷入人情两种极端境况。成年人更应当做的是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从容、笃定,而要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却非常简单,那就是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
我还记得读《毛泽东传》的时候,描写的一段场景: 年轻时的毛泽东,为了培养随时随地都能专心读书的能力,特地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口“闹市读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旁若无人。还有越是在危机的时刻,毛泽东越是爱开玩笑,反而越“慢”,在几次撤退过程当中,差点急哭了他的警卫员。这些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的内力,所以内心的安静是一种内功,是经过了岁月磨砺之后所获得的一种精神馈赠,我们应当好好的享受和珍惜这份来自内心的能量。
所以无论你工作是多么的忙碌,你的内心却一定要保留一份宁静的定力,这会让你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另外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好像一双眼睛,帮助你洞察发生在周围的一切,能帮你看清前面的方向,也能确保你在抵达目前之前能继续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安静才获得的,身体的伤痛和逐渐老去这些都是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我们其实能控制的非常少,我们总是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照顾我们的身体,但却不得不承受他们一天天衰老消亡的痛苦事实。我还记得南怀瑾大师曾经说过现在人的通病,那就是“只修命,不修性”,这个命就是指的身体,这个性就是指的心性,所以过分的照顾身体反而让自己更加的恐惧和痛苦,因为忽略了自己心性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才会整体生活在惶恐之中。
现在,放下所有的一切,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当你放下一切安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的不堪,没有那么多的事情急于去做,没有那么多的“不得不”、“没办法”和“不得已”。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着,放下内心的焦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从调整自己的内心开始,让自己安静下来,身体健康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要注意保重,但不可过度关注,过度关注反而会成为内心的阴影阻碍,妨碍心灵健康的成长,我们最终求的不就是一个身心健康么?其实想到终点,当你的身体已经完全老化无法挽回之时,起码你还有一颗笃定安静的内心,能让我们可以安心优雅而又从容的离去,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