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过程和这其中的收获,有个比较明确的感受(基于我自己的体会)。从书中所督导的东西都是自己主观上或者客观潜意识里想得到的。
裸辞之后抄了一个社会大佬的书单开始闲散阅读,书单里的书多是自然科学和心理、行为的一些门类。书单的目的是让人多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在社会里怎么自然、不自然的体现出人的本性和人性本质。我最初自然是怀着浮躁的心态去阅读这些书的,当然是想拥有和大佬一样面对社会老练的心态和坚定的行动力。
开始读的时候总是漫不经心,注意力经常就分散出去了,一会玩玩电脑,一会看看手机。时间总是过得快。一本书前后得40-50天才读的完。迷迷糊糊地知道了一些东西,朦胧地体会到了一丝感觉良好。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懒惰的一种心理体验。书成了一面有条件镜子,反映出了在作者理论框架下的我自己。找到符合自我预期的描述和有利于当时我情况的一些论据,忽视了对现实世界讨论和反思。
2月底的时候,疫情比较突出,加上年前规划的事情出了一些状况,不能按计划去实现白日梦了。这场将近5个月的裸辞大戏,还是被迫无情落幕(后面重新去做了之前比较熟悉的事情,重新开始上班了)。十分冲突的心理状态带来了抑郁和焦虑,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足以让我垂头叹气了大半个月。之前匆匆浏览了一本积极心理暗示的书《吸引力法则》,一开始定性就是热辣大份鸡汤书。还在白日梦里面没摔下来的我自然不会多喝一口,翻了一下就甩一边去了。真香定律总是让打脸成才一种生活艺术,暂时失去自信的我不得不翻出来朗读一些章节,由外及内去鼓励那个习惯逃跑的自己。
所以没充分经历社会和岁月的毒打,自我感觉良好只不过是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开胃前菜。人生到底该怎么样,我目前还是坚持无意义的苟且着,生活的乐趣对我而说,可遇不可求。
不过这过程有个好的细节,我把一些感觉不错的部分标记出来,看完一遍之后再回头重新浏览一遍,加深印象。虽然这部分基本上还是我这段时间比较认可的部分,多是截取不完整的表述。应该还是要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读一下这些有趣的东西,常读常新,也是带着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阅历去发现之前没被注意到的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