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个朋友从蚌埠来合肥,打算在这边工作,今天过来面试的。她是一个自信乐观的人,所以在来之前,对自己信心满满。
但是下午的结果却是她面试失败了,定了晚上七点多的高铁票回蚌埠。抱着希望过来,跑了一天,却落得这样的结果,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合肥的公司,多数在网上招聘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在求职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很好,但是到了公司去又不是那么回事。另一方面,在网上是招技术或者文职的人员,但是到了公司里面试就把你往销售的岗位推。不过这个也要体谅一下公司,据我所知,招聘这个事情也挺不容易的。网站的推广费用不便宜,所以网站的内容必须要往美好的方面夸大一点,销售的岗位很不好招人,所以就转向文职了,等人家来公司面试,面试官要做一个说客的身份,或者公司直接要求,先熟悉销售业务再转文职。各有各的苦处吧~(提醒一下,求职者可以简单参考网站上的信息,但是要打一通电话与企业确认一下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再去面试。)
晚上跟她聊了几句,她说心情不好,心里有个坎,以前面试就没有这么被动过。我问她,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吗?她回答说:是的。接着我问她:你是怎么定义自信的呢?以下是她的回答:自信我觉得是源于自己过往的工作,生活,为人的经历,工作上没有失误,生活比较独立,为人也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所以内心的感觉会给自己一个加分。
一个人这样评价自己,挺不错的。至少是在为人处世上面,做的比较好了。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给”自信“很好的定义。因为人最难看清楚的就是自己了。我们很容易的看到别人的优点或者不足,但是自己的优点,有时候我们往往不能直接肯定,自己的缺陷也容易忽略。你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自信,我理解的是应该平静的自我肯定。不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过分的认可自己从而自满,也不因为自己偶尔的挫败而否定自己从而自卑。
打个比方,你今天打牌赢了很多钱,你就觉得自己打牌很厉害。这样合理吗?或许这只是个例子,而很多事情的实质是,一个人的成功有一些偶然性,或者是综合性。比如你在公司做成了某一件事,也许有公司平台的支持,团队的配合,领导的点拨,良好的产品,甚至还有可能带有运气成分,导致你实现了成功。但其实你做的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在这个特定的领域或者环节,你如果具备该项技能,那你就可以在这个方面去认可自己,而不能以偏概全,觉得都是自己的本事。对于失败,就拿我朋友面试的例子来说,她失败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确实不符合自己要求而没有去选择它。这才导致了她今天花了一天时间而没有确定自己的工作的结果。而这样的一个结果,却影响了她的心情,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她的工作能力,并不代表她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大可不必太过失落。
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希望我们都是一个自信的人,做事情凭信念,而不是凭人言。
最后分享一个朋友的软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