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生活就像早起拧水龙头,只要拧开,清水就会汩汩流出一样一成不变,却不知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最近因为暴雨,城区间断供水,当你毫不在意去拧水龙头,却发现并没有了惯常的景象。
有时候,生活会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改变。5月24日,那是一个星期五,下班的步伐有着几分散漫,周末的到来总是令人心情愉悦的。走出单位大门,蔷薇花正盛,有不少人正在花墙外拍照打卡。李瑞霞说给我拍一张,她拍完我很满意。而我给她拍了一张,却并没把她那张比花还娇艳的美丽拍出来,我很自责,暗忖着改天给她好好拍一张。第二天,我却因一个小小的意外将右脚脚踝骨折了,从此我就蛰居家中整整两月。那时正值初夏,而今快要立秋,真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一成不变的上班生活持续了十几年早已习惯,在家第一天看着时间到了八点半,不由得内心就焦灼起来。我竟不能相信往常已经坐在单位办公室的我此时却还躺在床上,直到低头看到打着石膏的脚,我才明白这是千真万确的了。但内心怎么都不能放松,我拄着拐杖单腿跳到洗脸台前,依然梳洗打扮一番,就像随时准备着要出门去。但自从接受了不能出门的事实后,我还是很快就适应了在家养病的生活。渐渐地开始晚起,从而又晚睡,想起有这么多的时间肆意挥霍,感到富足惬意得不得了。那时正值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热播,很少追剧的我拉开架势美美地追了一番。我又将几部高分电影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二刷三刷。想到好的书籍也应该一读再读,就将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集《逝川》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又重新阅读一遍。重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延安参观学习期间我寻访路遥墓时心底萌生的想法。当时无知的我,面对伟大作家长眠的地方无物献祭,只好转身折几枝松枝摆在塑像前。当时有一对年轻人正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捧读这本书,在伟大作家的身旁怀着虔敬的心捧读伟大的作品,这是何等的风雅?怎不叫人动容?
在这个夏天,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安静的小区院子,鸦雀无声的屋子,只有我一个闲人。阳光在窗棂上跃动,微风带来夏天的气息,我忘记一切,在一百多万字里重新感悟了作家笔下史诗般的十年社会变迁。重新读懂了闰叶的冷酷与柔情,读懂了少平在黑金世界里的挣扎和重生,读懂了小霞的蓬勃和壮烈。这世上从来没有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只有自己选择的道路,平凡也罢,伟大也好,各自拨动生命之弦,各自弹奏命运之曲,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最鲜艳的花,在最苦情的遭遇中升起人性之光。
散漫和懒惰的日子就像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清水,当我意识到时间在我的浪费中快速流逝时,我决心精打细算。看书累了就看纪录片,纪录片看累了又写写文字,写累了又看看电影,我尽量不使自己陷入迷茫。在这期间,我看了《千古风流人物》5季共60多集纪录片,聆听那些千古佳句背后的故事,探寻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领略经千年而不朽的文人风范。我还看了《张爱玲传》,为她的文采喝彩,为她的悲凉叹息。我读了毛姆的《刀锋》,拉里摒弃俗世和物质生活,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和《月亮和六便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手机上断断续续读完了电子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总想事事做好事事妥帖,岂不知到头来都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件都做不好。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要听从内心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做好每年每月甚至每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那件事,这样已经不失为成功的一生了,这也是很多时间管理类书籍里经常提到的“要事第一”法则,在工作中尤其适用。最后的十天,我翻开了《红楼梦》,这是我第三次阅读这本书,好书的确很多,但是一辈子又能读多少书呢?何不将这本传世经典多读几遍?到如今才明白,刘姥姥当初二进大观园头上被插了很多花惹得众人发笑,她也说自己的脑袋不知修了什么福变得体面起来了。但是待她找到被舅舅卖掉的巧姐时,却一把将她头上的那朵花揪下狠狠掷在地下。她当初“出洋相”本为取乐众人,她才是情商最高的那一个。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当有一天读懂了《红楼梦》,也便读懂了富贵贫贱情天恨海贪嗔痴怨。
周一我就要上班了,两月“闭关”,我依旧还是那个草莽皮囊,依旧还是那个答不上话来就只会发笑的人。我浪费了很多时间,梳理得失只为了稍稍抚平内心的失落,矫情也是我一贯的风格。昨天我去平凉复查了脚踝愈合情况,片子依然显示骨折。大夫说两个月长不好一般再也长不好了,如若疼痛不适就做手术固定,我也不愿过分担心,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尽管这只从小就命途多舛的脚给我留下永久的后遗症,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两个月忽然而已,日月星光交替奔忙,我的记忆仍然停留在那个周五的下午,李瑞霞按动手机快门,我右手两指拈一朵蔷薇肆意地笑,似脱口而出“夏天,你好!”
蔷薇已谢,夏至已至,暑气未消,当我重又跌进盛夏的时光中,愿道一声“好久不见,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