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在直播平台观看了罗胖第三年的跨年演讲,这是他连续举办的第三届跨年演讲,也是他号称要连续开20年的倒数第18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很会制造仪式感和影响力的知识兜售商,给当今社会带来的正向作用更大呢?还是像一些舆论所说的,他就是个商业骗子?今天就想写写,这位伴随了我3年多成长的胖子,带给了我哪些启发,还是像舆论说的,他就是一个大忽悠。
一,什么是《得到》?你从那里“得到”了些什么?
《得到》是罗胖团队精心打造的一款知识付费平台,它之所以能做成,很大程度还是要感谢中国移动支付的极速普及,现在连中国五线城市的路边摊卖煎饼的大妈,都普及了二维码支付,可见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到了随处可见的常态了。
而原先的知识大牛,他们想要将他一生所学的才华创造价值,要么是服务于大公司或自己创业,要么就是在大学里或商学院传授知识,因为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够支撑起他们的价值体系。
现在好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再加上移动支付工具的诞生,而互联网内容产品的边际成本又几乎为零,那么就意味着即使打造一款定价很低的内容付费产品,但随着用户指数型的增长,即使平摊到每个用户的收费很少,但量级的用户还是可以叠加起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借此《得到》专栏应运而生。
通过指数级的用户订阅,它就可以顾得起很多领悟的知识大牛,为他的每个用户授课,而我们只需要付很少的费用(例如199元/年),就能接收到原本只属于社会精英、商业大佬、高等学府才能获得的教育资格。对于得到这样的好处,最先感谢的还是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其次是类似《得到》创业公司的敏锐商业嗅觉,才能让我们花很低的成本,得到很多原本很难得到的教育资源。
二、既然说的那么好,为何还那么多人骂罗胖?
质疑的人,最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的:
(一)罗胖营造知识焦虑大环境,然后靠大量收割为焦虑而买单的人的钱,这点跟保健品营造“亚健康”的营销模式是性质一样的,所以他是个伪知识传播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很可耻。
1.首先,“知识焦虑”真的是罗振宇创造的吗?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1、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下带来社会激烈竞争。2、社会的阶层逐渐出现了板结,上升通道的减少,寒门出贵子的机会越来越少。3、比你优秀的人还更加努力地读书学习,而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用。富有远见和对未来充满向往的人,能不焦虑吗?
而罗胖最多,就是给了你对抗焦虑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跟自己死磕,让自己有足够坚固的铠甲去捍卫自己的未来,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至于你用不用他那套系统那是你的事,大环境的焦虑并不以他营不营造而转移。
2.其次是他的商人身份,在中国这个文化基因,重仕轻商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商人就是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无奸不商的代名词,他们经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认为你赚老百姓的钱就是可耻的。对于这些人,你唯一要跟他较劲的一点就是“不要跟他较劲,远离他们”,很多人的贫穷都是源于思维的贫穷,这并不是金钱的问题,这些人即使你突然间给他很多钱,他三年内可能也照样会跌落回原地,那些拆迁暴富、中大奖的人,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经济学与企业家的产生,往往才是推动了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源泉,反而不是发明家或者科学家,这里就不多加以展开了,自己去脑补。
(二)他们觉得已经为自己的焦虑买单了,但罗胖依旧治不好他的焦虑症,进而破口大骂罗胖是个“大骗子”。
是的,一旦消费者误以为,只要购买了这款付费产品,就能化解自己的知识焦虑,甚至“包治百病”,那么失落是必然的,“骗局”的污名也永远挥散不去。
这跟很多人买了很多书,然后可能很多买回去了连包装袋也没有拆过,只是潜意识的认为,买了书就等于买到了知识,那也就放心了,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那些说付费知识没用的人,问问你们自己,花钱办的健身卡,瘦下来了吗?交了同样的大学学费,你们班同学有没有人比你能挣钱呀?同样的内容供给,自己没有收获,那怪我咯?
知识付费产品从来就不以效果为最高评价标准。再牛逼的教授,恐怕也不敢拍着胸脯对人说,一定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勤勉程度不同,同一个班里,有人能考满分,有人就是不及格。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很难指责老师是“骗子”。
指责“得到无用”的文章“不值得讨论”,“写那篇文章的人,放在2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卖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
(三)碎片化学习,反而加剧了大脑的碎片化,成不了一个系统思考和学习的人,罗胖的错?
其实“得到”的产品和商业逻辑并不复杂,它喊出的口号是“碎片时间,终身学习”。技术进步加快了世界的变化速度,也加剧了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甘落后的人们有了极大的学习需求,却并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得到”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它将散落在人们视野之外或学习门槛过高的知识,以一种接地气的加工方式加以整合改造,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产品。
这个模式和卖一杯速溶咖啡并没有两样。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交易是明码标价下的自主选择,这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行为。当人们在超市里买下一袋雀巢时,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骗局”。
时代迭代那么快,如果还是老一套的思维,那么可能很多知识在你闭关十年研读后,放到当今社会已经是过时了的窘境,你觉得大脑是为了存储知识而生的吗??不是,大脑是为了创造和思考而生的,知识就好比堆砌到大脑里的肌肉,你不经常拿来用,那只会转变成脂肪。
真正造成你碎片化思考的困扰问题,是你每天被大量的手机应用提醒所干扰,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创造一件事情,那你都没法掌控你时间的高效,何来有质变的结果,要花费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心流,来完成这样一篇文章的写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对自控力有些高度要求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打磨的过程,锻炼自己在某一个时间不被外界所干扰,高效达成你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些都是在《得到》里大牛所教你的,问题你是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了,但有系统化的时间实践了吗?你没有实践不会实践,就在那里吐槽碎片化学习没用,仅此而已。
世界哪有什么成功秘籍,执行和坚持才是很多人视而不见的普世道理,但人们只想要有捷径的秘籍,坚定认为存在一种看了就能成功的秘诀。
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看待罗胖?还继续为你的智商税买单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区的地下车库,它很大,但很少人停,而车库外边的大马路上却停满了车,因为路边停车是免费的。起初我很不解,为何很多人为了省200元/月的停车费,宁愿花在找停车位和走远路上,耗费至少20分钟的时间代价,也乐此不疲,难道一个月省下来的这6个小时,真的不能为你创造多出来200元的价值吗?可能他们不会这么算,因为在他们心里,不可多得的金钱要远比毫不费力就获得的时间要贵得多了。
所以,其实我是不反感“洗脑”这一词的,要看用什么水洗了,我还是要坚持使用罗胖的“父爱”逻辑,经常给自己洗脑,我希望身边有个人能用最粗暴的方式,夺过我手里拿着的一些破旧玩意,扔到垃圾桶里,然后像父亲的口吻一样说道:“来,你拿着这个,比你原来那破玩意高级得多了!”
而不是像“今日头条”那样的母爱逻辑,但凡你喜欢的,将不限制的满足你内心的所有偏好,直至你不能自拔,这跟溺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是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更需要像父亲一样的人时刻教诲你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而不是满足你所有的一切,就是最爱你的那个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失去了身为小孩享有的那份教诲,所以才更要抓住身边这样不可多得的人,能时刻教诲我们怎么做事才对的终身导师,才不会偏离了自己的初心。
在这个大时代里,谁敢认为他所偏爱的东西就一定是对他是最好的,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就一定要学会做减法,怎么减,我希望罗胖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的教导我。
知识终究是需要自己用时间去消化的,不能人家读了很多书然后整合好,用最通俗的方式传给你,你就真的都能吸收,只能算一个快速的浏览一个全面的介绍,要想真的得到还得自己专研、实践。
所以我支持“得到”,更希望诚如罗胖反思到要改变卖力推销模式,转向“身后”,我点赞。俗话说“你若安好,清风自来”。
这也是我在未来继续坚守罗胖的原因,希望对你们也同样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