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群雄纷纷响应,百姓揭竿而起,秦三世子婴统治下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从此,一身抱负、满腔热血的韩信,持剑从军。
他的父母早逝,家里一贫如洗,既不会经商,也不会务农,每日持剑闲游,是一个落魄的流浪汉。
在他吃不上饭时,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一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见韩信可怜,便每天给韩信带饭,这一带就是大半个月,对此事韩信心存感激,因为老婆婆没有嫌弃韩信,韩信承诺以后一定报答老婆婆。
但是老婆婆批评韩信,说让他自食其力,但老婆婆自己不求回报,这也教给韩信一个重要的道理,空有一身抱负也没用,如果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事业有成。
韩信专心钻研兵法,能文能武,在他家乡淮阴的时候,同龄人看不起韩信,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的话,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说他胆小。
只是他们不知道,此时的韩信根本就是在保护那个屠夫,可以说是志不在此,这也是被后人家喻户晓的“胯下之辱”。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此时韩信带着剑投奔项梁,留在军队,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只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予采纳。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 ),刘邦入蜀后,韩信深谋远虑 ,他知道跟着项羽成不了什么大事,便离开楚军,投靠刘邦,做了管理仓库的小官。
后来韩信多次与谋臣萧何交谈,萧何也很欣赏他,但是韩信知道即使萧何在刘邦面前引荐了多次,但是刘邦却不用,所以韩信便又逃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禀报刘邦,就去追赶韩信,还让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走了。
萧何回军营后,向刘邦解释道:“那些军官是很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之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上他;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了。”
刘邦回答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大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大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大喜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要拜他做大将,就该挑个好日子,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
刘邦答应了。将领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安邦定国的良策。
韩信说“当下同您争天下的是项羽。但是项羽不能放手任用贤人,只是匹夫之勇,虽待人恭敬慈爱,可是舍不得给部下封官加爵,这是妇人之仁,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都遭蹂躏残害,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已然失去民心。”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不得天下!”
刘邦听闻大喜,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得到他。
此时这个大将军寸功未立,没有任何带兵经验,但是坐起大将军的位置来却显得得心应手,俨然是一个天生的统帅。
韩信的第一战,就是跟原秦国名将章邯,章邯虽是巨鹿之战中的降将,但是他面对的是一代战神项羽,并且用 十万囚徒军,守住了关中,率秦军南征北战,击败项梁,其实力毋庸置疑。
韩信第一次统兵,一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轻松击败章邯,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占领广阔的关中平原。
之后韩信以三万人背水一战大败赵军二十余万,击败赵国,并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一路打进临沂,攻打齐国,项羽得知韩信已经攻下了魏国和赵国,便派遣大将龙且率二十万楚军支援齐国。
韩信利用潍水水势,用装了沙子的麻袋,堵住了潍水,水淹龙且军队。自此,韩信便被封为了齐王。
韩信被部下劝说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声称为天下百姓请命,割大弱强,以立诸侯,便可使天下归服于齐。
韩信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便放弃了自立为王的打算。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汉军与楚军决战于垓下,楚军退入壁垒,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
韩信乘胜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全数被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史称四面楚歌,垓下之战。
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回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婆婆,赏赐她千金。
召见曾经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韩信被告谋反。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后,将韩信改封为淮阴侯。之后韩信怨恨慢慢积累,便陈豨勾连反叛,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最后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韩信是少有的军事奇才,但是一点也不擅长政治,张良仅用“锋芒过盛”四个字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后人对韩信的一生更是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评价韩信。
其实站在西汉时期的角度看待韩信,我们能从韩信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能汲取到经验教训。
首先,打铁先要自身硬,有真材实料,自己本身就是千里马,才有可能遇到伯乐。功高震主的时候,要知道收敛,学会明哲保身。
韩信纵使有一身谋略,遇到萧何这个伯乐,战场上屡出奇兵,但却功高盖主,不知收敛,威胁到顶头上司的地位,没有像萧何那样以自污自保。
其次,要学会韩信的心胸宽广,知恩图报,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但是要在政治上不要太过天真,要了解自己的上司。
韩信失势前没有看透刘邦这个人,认为刘邦会念在自己的功劳上厚待自己,失势之后,韩信却心有不甘, 选择和陈稀一起来造反,计将不成,反被吕后设计所杀。
最后一点很重要,韩信既有雄才大略,他也没有选择浪费时间,在军营里一步一步往上爬,而是希望直接做大将军,而且能够忍俗人不能忍之事。
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遇到刚进入社会就做总经理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忍辱负重,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受之事,是因为他能够忍下来,而且他清楚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能逞一时之快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从韩信后面的经历总结来看,他前面的忍辱负重是完全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