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太婆经常独自坐在大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路人,若有所思的样子。身后是她家那栋四层洋房,宽敞的院子中摆着几盆盆栽。
她的目光炯炯有神,尖细的下巴,瘦高的身体。大概有七八十岁吧!老伴去世后,留下孤独的她和空荡的房子。子孙们都搬到小区住了,偶尔儿子会回来收收房租,办些杂事。
这些年她对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同身受。反正房租是没有跌过的,房价当然蹭蹭蹭地往上涨。不过这些都与她无关。只是从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本地的孩子们不用工作就可以过得很好。家门口的大树更加郁郁葱葱了。
有一次她到银行去,在等待办理业务时听见身旁的人在谈论社保、房租类的问题。她也插了几句闲话,“哈,外地人辛辛苦苦上班,都是在跟本地人打工!”接着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周围人有赞同的,也有沉默不语的,起初反对的仔细思考最终还是表示认可了。回去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光泽,步伐矫健有力。
嗯,房子,多亏了老伴留下的这份家产,不然后辈得费多大力气呀!每当想到这一点,她便感谢上苍的恩赐。可是儿子和女儿似乎并不因此而感恩。
【2】
儿子总想把房子卖掉,毕竟这将立刻带来一笔不菲的资金,八九百万元单纯收房租得收六七十年,用来投资理财,让钱流通起来才对。但女儿觉得这只是眼前的利益,做房东每个月都有一笔额外收入有什么不好,而且如果碰到拆迁,又会增值很多倍。
老太婆倒不在乎怎样划算,她操心的是自己住在哪里。去儿子那边,肯定都不方便;去女儿那里,距离太远了。所以,她就表态,先租着,至于以后(去世后)再怎么办,到时再说。儿女也不再说什么。她心里咯噔咯噔的,都是后代,肯定要都照顾到,而且女儿也算孝顺,比儿子细心周到多了。
【3】
她家有户租客,一男一女,据说是新婚夫妻。傍晚她坐在门口乘凉时,经常看到女子下班归来,面色疲惫,却笑容灿烂地跟她打招呼。男子回来晚些,而且似乎总在工作,很少见他周末白天在家。
夫妻俩过得比较和谐,不时有爽朗的笑声从窗口传出来,偶尔一个人回家晚了,另一个人会飞奔下楼开门迎接。但争吵还是有的。好几次,老太婆听到里面断断续续地传出“房子”、“买”、“拖着”之类的词语,男子重重的愤怒声和女子轻声的哭泣声交杂在一起,总会令她想起过去的生活。自己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嫁过来就安安心心地做个贤妻良母。夫家经济条件不错,往后也是变得越来越好。而那对新婚夫妻,每次争吵过后,第二天照样开开心心地一起嬉戏打闹。
她并不觉得女孩就要嫁个家境殷实的丈夫,但不赞成完全忽略对方的情况。毕竟对一个女人来说,婚姻决定了下半辈子。嗯,房子,房子总该有套住的。
【4】
那对年轻的夫妻在深圳工作两三年就回老家了,毕竟这边的房子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难以承受。儿子的事业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好像又买了一套房进行投资。女儿在家相夫教子。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某个周末,老太婆把儿女都召集过来,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她交待了一些事,然后私下里告诉女儿,“我有个传家宝在我床底下的罐子里,传女不传男,你以后记得要拿着,不要告诉你哥!”女儿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老太婆躺在床上,九点多了还没起来。太阳的光芒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呈不规则状洒在被子上。恍惚中,她看到老伴在向她招手,呼唤她一起走。
安葬完老太婆后,儿子按照遗愿没有卖掉房子,每个月的房租分三分之一给妹妹。
大树的枝叶更加繁茂了,新建的房屋此起彼伏,务工人员来来去去,深圳的经济依然高速发展着。房子,成就了一些人,也毁灭了一些人。一个老太婆的去世,和一栋房子的拆毁一样平常,谁在乎呢!总有新的生命和更高大的建筑――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