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伴随着这首歌飘然而至那久远的孩童时代 。
青砖绿瓦,屋棱两头向上略微翘起,大人们说:谁家的屋脊高,谁家将来门头儿就高,所以当时盖房子时都将屋脊搭的高高的。墙壁下面是石头,那个时候买不起那么多砖,家家下面都用些大石头趁一下 。这就是堂屋了,坐北朝南,木头做的一扇门上是用铁棍串起来的,铁棍一头是个孔,可以把锁鼻子穿进去锁门。门上面刻着:锦绣前程四个大字,门左边有个破了的广播,以前母亲闲时常坐在下面听广播,我记事时已坏掉了。 走进去右边是一个灶台,平时闲置不用,冬天用来取暖做饭。或者遇到寒冷潮湿天气,我们放学回来,穿的棉鞋早已踏湿,便搬个小凳子坐到灶台上,脱下鞋子烤烤,伸出湿脚丫房子煤火上面暖和暖和,有时离得太近,把鞋都烤黄了 。
挨着灶台的是一个大案板,大案板上有一个小案板,大案板用来蒸馒头,小案板用来切菜。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父母都去地里收庄稼,我怕回家挨吵,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了饭,还怕不好吃偷偷地藏了起来,没想到后来居然得到了夸奖,也是从那次开始了做饭 。后来也学会了蒸馒头,大人没空时,我也可以帮着弄 。
案板左边是一张小床,够一个人睡,家里娃娃多都在大床上挤不下,父亲经常在上面休息。我上学前有一段睡在父亲的脚头,后来养成一个习惯,父亲不管多晚回家,我就等到多晚,否则睡不着 。小床后上面有许多衣服搭在一根绳上,总感觉绳子要断了似的,却也从来没断过。
小床的左边是一条大床,红漆木头,看着很大很舒服,那是母亲休息的地方。床上面的墙围是小猫钓鱼,床边还有床巾,夏天的时候还会挂上一个美美的蚊帐 。小时候特别喜欢在上面睡觉,有天晚上睡醒了,爬到这头摸摸没有人,爬到那头摸摸也没有人,吓得钻到被窝里不敢出来,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去邻居家看《新白娘子传》,那个时候正热播呢。
两张床中间是一个桌柜,它不高也不太低,上面有三个抽屉,下面是一个衣橱 。左边第一个抽屉放的是母亲的针线,中间一个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右边那个是父亲放重要物件的,比如身份证、结婚证、拖拉机行驶证等等,我们一般不会去碰的 。桌子左边贴着一张林志颖的海报,笑得很迷人。后来弟弟出生那年,家里买了台电视放在了桌子上 。跟床头并排有个帘子,小时候我经常完不成作业,家人就帘子拉起来,我在外面写作业,他们可以在里面看电视。
床后面背靠一个衣柜,两扇门中间是一个镜子,左边是大的空间可以放棉衣棉被,有时候我们玩捉迷藏还可以藏到里面。右边的门打开有三层,最上面一层偶尔会放一些好吃的,我们便搬个凳子,踮起脚尖去找东西吃。下面这两层都是放些杂物,还有一个抽屉可以放梳子、皮筋以及一些简单的饰品 。小时候走亲戚,母亲在我们几个的额头上都打上胭脂,看起来特别好看。
镜子对面是一张方桌子,上面还有一个圆盘子,盘子里放着暖壶。桌子两年是两把躺椅,我们没事总喜欢在上面玩耍,有一次好几个人压在椅背上,把靠背板给压断了。桌子上面是一幅画,上面是一头咆哮的老虎,老虎那么大把山都衬得小了。
这张桌子正好对着门口,门口左边的墙壁上贴满了我们的奖状,每每有人过来都会夸几句 。墙壁中间有一个神龛,但从没用它祭祀过,里面也放了些杂物。墙角有一个面条机,小时候经常用它碾面条,或许是活的面硬了,或许是力气太小了,每次碾面条都使出吃奶的劲,总是把面条机晃动几厘米。面条机前也就是神龛下面是一个缝纫机,母亲用它给我们缝制棉衣、棉被。
缝纫机旁边有半截布帘,上面是母亲绣的几只鸟儿,生动有趣。掀开布帘进入就是我们姐妹几个的卧室,因为一共一个小窗户,里面终年阴暗潮湿,即使盛夏,睡在里面也觉得很凉爽。房子虽小,里面盛满了各种杂物。靠着西北角有一张床,大概是1.8×1.5那么大,小时候觉得很宽敞,我们四个都睡在上面,稍微大了些,便觉得有些挤,晚上一不留神碰到谁,便展开了脚功夫,常常嚷嚷着把母亲惊动了来,方停息这场战乱。
床头仍有一个绳子,上面依旧搭了很多衣服,绳子下面都是一布袋一布袋的衣物,墙上面也挂着若干包袱,里面也是衣物。床底上有一纸箱一纸箱的鞋子,没有办法,孩子多,一年四季的衣物都要准备 。特别是冬天每人都有母亲做的棉袄、棉鞋,棉花的很暖和,棉衣外面要套一件外衣,以免把棉衣弄脏了不好洗。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出去上学,母亲给我们都准备了一床棉被,所以家里这些东西自然就多。
床旁边是一个木箱子,里面也是衣服。箱子旁边有一个木板,木板下面放的都是父亲修理拖拉机用的各种工具,有一柴油味儿。木板上面已记不得放着什么了,母亲有时候腌的咸菜、鸡蛋会放在上面,每年冬天我们都会吃到咸菜,因为冬天菜少了而且又贵。房子南边还有一扇门,不过一般是不开的,上面有一个窗户,窗户上是木制的规则的图案,很多时候看着那些图案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门的左边靠墙角有一个面缸,面取过来之后就倒在面缸里了,可以用来蒸馒头,还可以换面条。
堂屋的东边是一个厕所,厕所是用土胚砌成的。有一年下大雨,土墙倒了,成了一滩黄泥 。堂屋西边是个夹道,里面放着木头,也成为我们小时候玩乐的天地。
出了堂屋门就是两颗大椿树,枝繁叶茂,夏天总能撑出一片阴凉 。两棵树之间是一根绳子,用来搭衣服,经年累月,树越来越粗,竟把绳子长到树里面了。椿树上生活着两种小动物,一种是椿猴:身上的壳很硬,展开壳里面却有翅膀,还会飞。还有椿布儿,它身上的翅膀很漂亮,还有红色的斑点。没事时总喜欢捉它们玩,玩腻了就放走了。
院子很大,没有大门,方便父亲拉砖回来放拖拉机 。东北角有一个鸡窝,老母鸡该下蛋时就跑到里面,我们听见咯咯嗒、咯咯嗒的叫唤时就知道里面多了一个蛋。小时候吃一个鸡蛋就觉得是件奢侈的事情,记得有弟弟的时候,母亲做月子。每次吃饭时,我们眼巴巴的望着母亲碗里的鸡蛋,母亲总不舍得吃,给我们每个人分半个或一个。
鸡窝前是一个猪圈,想是多点收入吧。小学放学回家,先喂猪,舀一瓢料,再舀些水,猪就开始吃了。猪圈旁边是一些花生秧,以前养了几只鸭子,我们小时候比较懒,有时候总忘记喂它们。白天它们出去找吃的,到了傍晚就一摇一摆的回来了,然后卧在柴垛上,我早上总喜欢去找鸭蛋,即使有时候它们掀一些草盖上,总归是逃不过我的法眼。柴垛南边有块地没用,母亲就在里面种点菜:豆角,黄瓜,西红柿等 。有一次我不知道在哪里弄来几棵向日葵,长得老高了,总不见开花。某天中午我放学回来,发现向日葵被刨了,母亲说也不开花,还不如种些菜,可我一看上面已经有圆盘了,真是又急又气。
院子的西边有一座平房,一共两间。其中一间是厨房,经年累月,里面的墙壁已经剥落了。下雨的时候,雨水夹带着泥土顺着墙壁留下来。厨房也有个灶台,夏天的时候用来做饭,如果我们续煤球续得晚了,它就灭了,生火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先找些易燃的,再找些木柴,等烧的旺了,再把煤球放进去,弄不好的话满屋子都是烟,别提多呛人了。屋子的一角放的是煤球,堆积起来,以方便做饭。另一角是烧火的灶台,我们用它来蒸馒头,小时候大姐最好烧火了,每次蒸馒头她都抢着去烧。厨房的门口有一口大缸,是用来盛水用的。抽水时,我们需要把管子从井口摆到缸里,管子是一截一截的,有时候正抽水时,接口就开了,我们赶紧把电闸掰下,重新接上去,继续抽水。冬天的时候,缸里结冰了,早上去舀水,用棒槌把冰凿开舀水。第二天再去舀水,又结一层冰,再凿开,如此反复,缸沿上都是一层一层的冰。
另一件房子,干脆叫它盛粮食屋。里面用砖头垒起来的空间,用来装晒干的小麦或玉米。里面很深,可以装好多粮食,粮食是一袋一袋倒进去的,卖的时候再一袋一袋的装出来,从里面出来总是满头满脸的土。其他地方放的是农具,像犁、锄头、铁锨、钯子、播种机、喷雾器等。有一次弟弟淘气,把他关在里面,谁知他竟然把喷雾器给砸了,还从门上面的窗框里爬了出来 。
平房的屋顶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上屋顶的梯子是一个废旧的拉车竖在那里。刚开始总看见大姐、二姐整天爬上去玩,总不让我上去,我就琢磨着怎么爬上去。试了几次后,有一天终于爬上去了,把在上面玩的大姐、二姐都吓了一跳。有一次出去玩,路过一片草莓地,和小伙伴们偷偷地挖了人家几棵草莓,然后把它种在屋顶上,每天爬到屋顶上去浇水。冬天怕它冷,还用一个塑料布给它蒙上去,谁知道第二年春天竟还活着,在我们的细心照料下,草莓居然结果了,现在还记得,结了七个,我很高兴,想着正好一人一个。
平房的南边是一个猪圈,里面有一棵桐树,曾经在里面养了一只篦鼠,日日看它在里面挺自在,不料有一日去看时,竟不见了,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它打个地洞逃跑了。后来里面养了两头猪,我跟妹妹没事就去给猪拔草吃,都是摘鲜嫩的草叶,这两头猪几乎没怎么吃饲料,所以长得特别慢。母亲说这样养出来的猪肉好吃,过年时把猪杀了,卖了一些,剩下的留下自己吃。
院子里是泥土地的,下雨时一踩一个泥脚印。院子里还有一个丝瓜架,丝瓜长得很快,每天都可以摘到丝瓜吃,也是小时候吃的最美味的菜之一了。冬天下雪时,就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了,屋顶上,拖拉机上,柴火上都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看书上说,如果把雪埋到地下藏起来,来年化成的雪水特别好喝 。我们就找来一个瓶子,把雪装进去,埋在地下,也不记得后来喝了没有。埋雪的那一幕却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
2008年暑假,我从外面打工回来,看到一幢新楼拔地而起,老房子已经不知去向了,但它却永远住在我在心里,因为那里布满了成长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