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日本的文化作品里有有种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茶道、还是文创、景点寺院、亦或者是影视剧里都有种忧郁的内容存在,安静、平静、寂静的让人感觉怪怪的,说不清道不明,直到看到这个国外的记录平啊我才懵懂的明白,这是日本人的灵魂所在,尽管是舶来品但是在日本深耕发炎,并融入到血液里,被整个民族所接受
我查阅网络 中文对应的发音是 cha(四声) ji 【 外表粗糙、内在完美 】老婆旧的外表下充满岁月之美,即使外表斑驳,褪色暗淡、也无法阻挡岁月感之美。
Snipaste_2021-03-15_09-29-22.png
早期是中国的僧人在九州登陆之后再日本传扬佛法,最后就演变成禅宗,后期历经一批日本本土践行者的文化改造,逐渐演变成现在的wabi sabi文化,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的欧美西方的传统美学 追求普遍规律——对称、数学的美学——几何、对完美、永恒的渴望——历经百年大理石结构的建筑↓,衍生出 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Snipaste_2021-03-15_09-26-49.png
欧洲建筑诠释就是完美,罗马柱、浮雕、对称结构、宏大、几何融入其中。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古希腊)。
Snipaste_2021-03-15_09-27-35.png
但是日本的wabi sabi就感觉逼遢许多,但是 用他们的描述是无常之美、不完美、质朴之美、忧郁之美——对正在流逝的、脆弱谦卑的推崇、带年龄、个性印记的追求、从中理解 人生无常、喜忧参半、空虚。反对 精致和俗艳(好词)。
为啦追求残缺,用的茶杯都是粗瓷、甚至有裂纹修复的痕迹、残缺等等,一时间找不到对应的器物展示,有待以后补充吧。
代表人物是茶道之父 利休。诗人 松尾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