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节档预售开始就确定了大年初一要去看《热辣滚烫》,不仅因为我喜欢贾玲,还因为看过《百元之恋》后对改编版的几分好奇。
《百元之恋》是日剧小确丧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一个三十多岁一事无成的女人,在同离婚回家住的妹妹发生互殴事件后被母亲劝离(家)的一些遭遇。日本啃老族已经成了社会的顽疾,所以这个故事情绪比较压抑,但是很有现实意义。
女主一子在拿着母亲给的一些钱独立居住后,到便利店打临工,偶然结识了健身馆的男拳师。她对男人的痴迷是她练习拳击的动机。她被男同事暴击失去反抗能力而失去了自己珍贵的第一次,是她练习拳击的起因。
百元的结局是一子为了改变自己而坚持和专业拳手打比赛,被对手尊重地拥抱,也凭借这种精神感动离自己而去的男朋友,被男人牵着手带去吃饭,一路撒娇发嗲走向未来的生活。其实,个人觉得百元之恋的片尾曲,比故事更加深刻。
百元里女主形象是个正常微胖的邋遢中年女性,电影主题确实并不只是讲拳击和减肥的,而是改变自己收获新生。
但私以为结局真的有些荒诞。一个努力挣脱了过去的女人,还是逃脱不了爱情的魔网吗?抱着“只赢一次也好”心态去搏击的女主,在拳击台上拼尽全力也没能赢一次,在下台之后又做回那个卑微跟着男人走的小女人?所以,最终只能把这个结局归为日剧之迷幻操作。
反观《热辣滚烫》,至今话题度很高的点仍在于贾玲减肥 100 斤。虽然导演自己一直不希望以此作为卖点,无奈大众的聚焦还是偏视觉向。
改编后的电影剧本比较接地气,不是贾玲舞台上大开大合搞笑的风格,故事叙述偏克制。贾玲表演时也刻意收敛了她原本的喜剧演员气场,为刻画女主角杜乐莹的丧,全程夹了起来。
为避免剧透,下面解析得朦胧些。
首先,贾玲导演时非常注重细节。
开篇即将走上拳台的乐莹,和后面两个时空的女主在通道中隔空相望、互相鼓励的片段,前后呼应,这是《百元之恋》平铺直叙的开场所没有的。
为表现乐莹“左拳优势”这个点,铺垫了许多片段:创可贴、卫生间镜子、昊坤的夸奖、教练评价等等,只为呈现出最后拳台上她华丽反击的那一个致敬镜头。
又比如雷佳音的角色,一个略自负又自卑的普通人,又当又立、想赚钱却拉不下面子的健身馆销售苦手。从他在玻璃中欣赏自己的样子,到不会开车,再到约乐莹去公园明明想推销健身卡却张不开口,不喜欢乐莹却和她住在一起,到后面收钱打假拳,否认和乐莹的关系,每一点都塑造了男主的普男形象。就是这样的男人,点燃了女主梦想的小火苗,以此反衬女主在生活中的卑微,是改编得很好的地方。(说点题外话,今年雷佳音在两部春节档大电影里都贡献了上厕所的镜头,都是笑点,不知道张导和贾导是怎样巧合地想到一起去了,男主实惨,哈哈!)
还有表妹豆豆,下雨天手弄脏了,本来就是她的苦肉计,后来还一边拥抱感谢表姐,一边在乐莹背后蹭了两个大黑手印。她对乐莹夸张又做作的亲热,给后面她的作为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在电影改编和导演的过程中,贾玲很用心地对待剧本架构,草蛇灰线、圆形叙事、对比、W 叙事、三线人物对立等等手法,虽然运用略显青涩,但都细腻自然。
第二,关于女主开始打拳的原因,相较日剧,增加了前男友、闺蜜、表妹这几个“反派”角色,使电影内容更加充实;乐莹从为了讨好男主接触拳击到为了自己“想赢一次”而认真学习拳击的递进,也比原剧更意味深长。在结局回忆杀揭秘之前,这几条线看起来比较闲散,好像可有可无,甚至有些许违和感,让人看到乐莹改变前的生活状态,但却体会不到她的情绪波动。这种铺陈手法运用得当,可以在收线时给人心灵的一击,运用不当就会成为败笔。也许正像贾玲在采访中所说,因为她不是专业学导演的,所以她能有更多不一样的尝试。
因此,在整部剧前半段观影中,除了一些比较会心的笑点外,还是更多感受到这个故事要呈现出来的那种丧气、沉闷,就像我们被迫沉入到乐莹的心里面,她面对生活的一切压抑,仅仅是逃避以自保,而没有多少愤怒和反抗,所以也无法让人共情到她内心的恨意,着实不爽。这是贾玲导演手法的与众不同之处,像把弹簧压到最低端,却不让你看到反弹爆发的样子。明明觉得应该很痛,却感到一种麻木,可能正符合男主所说的,在拳击台上挨打时的状态。
直到乐莹被打倒在台上,想起了她之前面对这些明知是被背叛、被践踏、被鄙视、被利用的人生境遇时,她依旧像个老好人似的付出自己的真心。(这大概也是许多普通人在生活中的选择,哪怕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还是保有一份善良和仗义。)才发现,乐莹改变自己,源于期待被尊重、被爱和被理解,这种渴求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所以导演收线收得好,也成就了电影的泪点。看朋友圈里好多人都说哭得稀里哗啦,证明最后这一翻,在电影来说很成功。
乐莹在拳击比赛中体验到,不靠讨好地付出,也能得到对手的拥抱与尊重。坚信自己,爱自己,让自己变强,变得有力量去对抗一切不公与压迫,也可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在那一刻,大概很多人除了想到“我也可以减肥”,也会想到“我也可以变强”,“我也可以实现梦想”吧!
生活中,我们除了改变自己,确实很难改变别人,爽文里的一朝努力便会赢得全世界,还是童话般的存在。为了赢一次,最终还是输了,更加理所应当。但是乐莹改变了自己,也震慑了旁观的人,即使这种震动是微不足道的,就像她妹妹最后满怀诧异的凝视。
热辣结尾是个人觉得最好的部分,女主在心灰意冷时跳楼,但没走了,反而摔得很疼,所以她肯承受被专业拳击手打击的剧痛,因为曾经懊丧的生活更令她感到痛苦。人在陷入绝境时会像乐莹一样想:“死吧,一了百了,死了就不会痛。”可是现实,通常残忍到,她的肉体看不出一点伤痕,心里却已经千疮百孔。当乐莹倒在拳台上时,所有伏笔的钩子都被一一拉出水面,鼓励她站起来的是过去的每一次妥协,是每一道伤痕,是她要摆脱的每一层枷锁!《百元之恋》中女主站起来的原因是前男友、妹妹和教练的呐喊,是父母殷切的眼神。两相对比,乐莹蜕变得更加彻底。所以当乐莹输掉比赛走出场馆时,她发了第一条朋友圈,也拒绝了男主的示好,跳出原剧结尾里收获爱情的俗套。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艰辛付出改变了自己的女人,应该有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爱情,为什么要回头委身于抛弃自己的不靠谱男人呢?这才是更加真实的选择。她不再傻乎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付出去讨好别人,而是先爱自己,才是她赢了自己的地方!
也许正是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女人不再恋爱脑的呼吁,这种女人眼神中也可以充满斗志与攻击性的样子,让很多习惯了贾玲胖胖乎乎老好人形象的人感到不适应。
但是,世间每一位“乐莹”,都有权“看心情”,都有权说“不喜欢”,都可以向前跑,去拥抱新的风景!
第三,简单说说电影配乐,贾玲在 OST 上下了很大功夫,《小美满》伴随着乐莹无所事事的游荡,《给你一朵小红花》伴随着回忆与突破,主题曲、片尾曲 MV 现在已经火遍全网,歌词唱出了贾玲心中与原著电影不同的表达。
综上,《热辣滚烫》作为一部改编剧,里面有多少细节,才成就了一场破茧成蝶。中年人的挣扎和放弃,需要多少勇气才能赢过自己的灰心丧气!躺平认命也过得去,为什么耿耿于怀还念着年少时的梦。那么多人不看就黑,这世界浮躁得只剩下嘲笑别人和用美颜自拍。即使努力也有亲朋好友不理解地说这是“有病”。可是看过《热辣滚烫》,还是想为自己做点什么,不学嘴上追梦的昊坤,不向现实的规则妥协,努力就还来得及。哪怕人生已经过半。
当两个乐莹面对面微笑,两个贾玲同台歌唱,作为观众,我们会不会也期待与心里那个梦想中的自己相对?
在两个版本的电影里面,我坚定地认为,《热辣滚烫》更好,改编非常成功!
必然,影片结束后的拍摄花絮和导演减肥日志,吸引了更多关注。全场观众都不舍离开,坚持等到字幕出完。
贾玲减肥,是电影营销的一方面,配合她当年李焕英票房大卖“瘦成一道闪电”的宣言,给了大众一个实现的承诺。她本意没有要以此噱头为揽金手段,所以一再在采访里说,这不是一部减肥片。但很多网友还是拿这部电影当“贾玲减肥记”,也是观影过程中观众最容易出戏的地方。毋庸置疑,聪明的贾玲,早就洞悉了营销套路和观众的叛逆点。如今我们赞也罢黑也罢,都在导演意料之中。
毕竟,喜欢一个圆滚滚贾玲的人,确实太多。
也包括我🤣
另外,真心心疼拍摄了《热辣滚烫》的贾玲,希望这部电影再次实现票房奇迹,因为佩服她增肥减肥的毅力和坚持拳台上真打的勇气。贾玲值得❤️
还希望龙年的王牌里,能看到美美的玲姐回归,希望看到飒飒的玲姐和帅帅的腾哥同台,希望看到姐弟 CP 互动,希望看到玲儿演刘德华的“夫人”哪怕只是客串……变好的贾玲,值得更多。希望这个世界不傲慢、偏见、狭隘🤟YOLO 2024。希望每个努力变好的人,都有更多机会,都被好好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