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小女儿幼儿园组织的义卖活动。主题是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出一些小玩具、小礼品,然后在幼儿园广场上“摆摊”义卖,把所得款项捐赠给周边居委里困难的小朋友。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年级的小朋友轮番选购玩具,让整个义卖活动的氛围非常热闹。
在女儿参加整个义卖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这个义卖活动的意义可能不仅仅局限在义卖本身。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通过义卖获得款项然后捐赠的这一本身意义,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形成比较完整和准确认知的,但是幼儿园组织的这次义卖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对小孩子成长而言,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意义之一,我感觉是在于锻炼了孩子延迟满足的忍耐力。在幼儿园的广场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每个“摊位”上又摆满各个班级提供的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小礼品。东西有很多,但整个义卖活动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让小朋友必须很慎重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小玩具、小礼品。
然而就仅仅这一点,也是很多小孩子所无法做到的。就像我小女儿一样,她第一眼看到自己好像喜欢的东西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样东西买下来。平时那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习惯在义卖会上失灵了。我告诉她,在这个广场上还有其他好多东西你都没有看过,你怎么只看了这一样东西就觉得这是你最喜欢的呢?你还可以到别的“摊位”上去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强压住自己想要立即买下这件小玩具、小礼品的念头,转而去其他的“摊位”上寻找有没有自己所喜欢的小商品、小礼品。
这种强压下自己想要立即拥有这样东西的念头,转而去寻找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小玩具、小礼品的做法,正是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忍耐力的最好方法。
意义之二,义卖的规则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旦作出选择,就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了。现在的小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平时作威作福、随心所欲惯了。因此,很多孩子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往往不太当回事,因为哪怕是选择错了,父母和家人还会给她创造再一次选择的机会,而且获取这种选择的机会有时又是那样的轻而易举。这就让孩子不太注重选择的结果,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可以随意更改的。
而在今天的义卖活动中,由于规定每个孩子只能购买一样东西,且买好之后不能反悔。那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我在现场观察:在整个义卖活动中基本上没有看到孩子在买好东西以后不满意还要求再买的。这说明很多孩子对于规矩还是比较敬畏的,只要事先能给孩子讲好规矩,然后家长严格执行这些规矩,孩子其实可以变得更加“听话”。
意义之三在于,孩子在义卖活动中还得到了与他人分享的训练。由于每个孩子只能购买一样东西,而且大多数小玩具和小礼品都是自己DIY的,没有一样东西是重复雷同的。因此,当看到别的孩子购买了小玩具、小礼品,而这些小玩具或小礼品更恰好也是自己喜欢的,那么他必须做出明确请求一起玩耍的分享请求。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小玩具、小礼品是其他孩子自己动手所做,因此再去购买同样一模一样的玩具或礼品是不可能的了;另一方面按规定,孩子也不可能要求再去买类似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好的选择就是请求与他人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同样颇为喜欢的玩具。同时,作为玩具的拥有者而言,如果自己手中的玩具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喜欢,那收到希望分享的请求后,是否愿意给其他孩子玩耍,对于这名孩子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训练。
因此,不管是请求别的孩子让自己分享一下他的小玩具或小礼品,或者是把自己的小礼品小玩具分享给他人,这样的互动对孩子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训练。当然,对于家中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孩子而已,她回到家后,把这件自己购买的小玩具、小礼品赠送给自己最亲密的玩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三件有意义的事,是我和小女儿参加整个义卖活动过程的忠实记录,同时受小女儿言行举止的启发。同时我也相信,孩子的每一项具体行为,都会牵动家长的心,值得去关注、去反思、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