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天竺公主惊天被囚惨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那场惊人的天竺公主被囚惨案。
话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走到了舍卫国界的“布金禅寺”,遇到一个老和尚,寒暄了一会儿,伴月而行,走到后门外,又到了台上坐了一坐。然后,忽然听到了有啼哭之声。
原文是这么说的。
忽闻得有啼哭之声,三藏静心诚听,哭的是爷娘不知苦痛之言。他就感触心酸,不觉泪堕,回问众僧道:“是甚人在何处悲切?”老僧见问,即命众僧先回去煎茶,见无人方才对唐僧行者下拜。三藏搀起道:“老院主,为何行此礼?”老僧道:“弟子年岁百余,略通人事。每于禅静之间,也曾见过几番景象。若老爷师徒,弟子聊知一二,与他人不同。若言悲切之事,非这位师家,明辨不得。”行者道:“你且说是甚事?”老僧道:“旧年今日,弟子正明性月之时,忽闻一阵风响,就有悲怨之声。弟子下榻,到祗园基上看处,乃是一个美貌端正之女。我问他:‘你是谁家女子?为甚到于此地?’那女子道:‘我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因为月下观花,被风刮来的。’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我几番家进城乞化打探公主之事,全然无损。故此坚收紧锁,更不放出。今幸老师来国,万望到了国中,广施法力,辨明辨明,一则救拔良善,二则昭显神通也。”三藏与行者听罢,切切在心。正说处,只见两个小和尚请吃茶安置,遂而回去。
这里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一一进行解析。
第一,哭的内容是“爷娘不知苦痛之言”。这里只提哭的内容,不写具体的。但从”爷娘不知苦痛之言“以及后文的故事走向,你能够猜测到,这个公主哭诉的具体内容大抵是这样的。“爷娘啊,你们在哪里啊。你们怎么不来救我啊。你们想不想我啊。女儿过得很苦啊。衣服都臭了,破了,我快要憋死了。我不要在这里呆啊。你们赶紧来啊。这昏天地暗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啊。他们在囚禁我啊,你们赶紧派兵来,弄死这些臭和尚……。”“苦痛”二字为下文的”粗茶粗饭“和“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作了铺垫,也给大家一个想象空间。
第二,唐僧感触心酸,不觉泪垂,回问众僧。唐僧的这个反应激烈。说明这个公主哭的真的很惨。哭诉的内容引起了他的伤感,让他想起自己的身世等。我们反过来说,如果,那天唐僧没有感觉,也不多嘴,这公主的命运多半会一直囚困在寺庙之中。所以,唐僧此时的反应就犹如公主的一根隐形的救命稻草,在那月色之中已经完成相连了。
第三,老僧的反应也很奇葩。原文道——老僧见问,即命众僧先回去煎茶,见无人方才对唐僧行者下拜。三藏搀起道:“老院主,为何行此礼?”老僧不是直接说,而是先支开那些僧人,见无人方才对唐僧和孙悟空下拜啊。说明,这个话题很隐私,也很严重,不可为外人倒也,而且,这个下拜之礼非常大。一般是晚辈向长辈行礼,卑者向尊者行礼,罪者向受害者行礼。那么,这里的行礼应该是属于第三种。但唐僧不知,以为是第二种,所以才会感觉很突兀。但老和尚自己心里有数啊,所以自己先以罪者行礼。
第四,老僧所言的信息量极大。原文道——“旧年今日,弟子正明性月之时,忽闻一阵风响,就有悲怨之声。弟子下榻,到祗园基上看处,乃是一个美貌端正之女。我问他:‘你是谁家女子?为甚到于此地?’那女子道:‘我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因为月下观花,被风刮来的。’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
1他是第一个见到这个公主的。虽说来历比较奇怪,但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她锁起来,而不是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众得道高僧,以商对策。当然,他也没有第一时间也去报案,让官府去查明真相,这个其实是很恐怖的。要么,这个老和尚有私心,要么官府会搪塞,不作为,反治其罪。那么,从老和尚的年龄来看,和尚的私心概率不大,那么,他所担心的就是自己会受到恐惧的威吓。
2,”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自己没有弄清真相,就直接造谣人家是妖邪。然后擅自主张捆绑人家,又不伤人家性命。这前后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既然你说人家是妖邪,会害人的,又养着她。
3,“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这句话的画面感十足。一个妙龄少女吃的差也就算了,还要担心和尚玷污,就装疯卖傻,屎尿不离身。这不是赤裸裸的囚禁吗?
4,“我几番家进城乞化打探公主之事,全然无损。故此坚收紧锁,更不放出。今幸老师来国,万望到了国中,广施法力,辨明辨明,一则救拔良善,二则昭显神通也。”
这个老和尚倒也有点心眼,还进城乞化打探公主之事,但结果是没有消息。从这点可以看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个消息根本传递不到高层啊。这是人制社会所存在的普遍现象。压制消息,上满下欺,政令不通,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在那样的一个国度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贤君或者得道之人来主持公道。
有用吗?大概率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靠一个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难。信息不对称,也没有纠错机制,那么,如此,只怕造成的悲剧会越来越多。
天竺公主被囚的直接执行人是老和尚,幕后推手是天上玉兔,但根源呢,在于国家的制度啊。如果这个国家的制度是开明的,那么,这个老和尚也不至于因恐惧而撒谎,不至于囚困公主。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啊。
所幸的是,公主还能遇到善感的唐僧,我们的普通人呢?有机会遇到他吗?概率也像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吧。
(八七版的电视剧里,将这一段给简化了很多,老和尚说得很轻松,严重性不足,而且画面感很唯美。大概是不想恶心观众吧。)
附:18世纪,英国将囚犯运往澳洲。运输承包给私人,政府按上船时运的人数付费。结果船主为牟暴利严重超载,囚犯死亡率奇高。政府无奈改制:由上船时按人数付款,改为下船时按人数付款。很快,死亡率骤降到1%。正如哈耶克所言:坏的制度会让好人作恶,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