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该文章同步发布于本人公号——抵达无穷】
之前写过一篇【为什么劝你亲自去读书】
然后今天在为423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做准备
做了两个拼贴诗
又想聊聊“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诗歌?”这个话题
关于这个问题
梁永安在他的《阅读、游历和爱情》中是这样说的:
“我经常跟学生说,一个人一个星期至少要读一首诗,让心灵不断地获得诗歌的滋养。
诗超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系统,不论语法,只说意象,利用隐喻、转喻、象征等修辞方法,让我们脱离日常生活的僵化。
人的思维在日常的僵化里久了会硬化,硬化以后就会钢化,钢化以后就变得「无情」。
而诗歌让我们超越日常,润泽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发现生活的美。”
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写道:
“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西川说:
“诗意,就是使我们产生再生之感的东西。所谓再生之感,就是你的感观、精神、思想经常会处于一种休眠或死亡的状态,诗歌可以唤醒我们。”
博尔赫斯说:
“读诗是尝试人生,是体验美和艺术,但我们无法为诗歌下定义,就像我们无法为咖啡的味道下定义,或是无法为红色黄色,无法为愤怒、爱与仇恨,或是日出日落下定义,所以我们不用挖掘诗歌的意义——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音律,以及谈论事物的方式。”
93岁的数学教授潘鼎坤老先生说:
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语言,而诗歌是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
今天群里的小伙伴在讨论读诗无用论,有人觉得在当今社会读诗一点不实用,但是有人又说“实用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无用解决的是人生的问题”。
确实,读诗和读书还不一样,读书至少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是读诗只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种很虚的作用。
在这个功绩社会,人不自觉的会追求一些实用主义的东西,虚无缥缈的东西填不饱肚子。
可是人什么时候会去思考哲学,思考人生呢?就是当你的人生被卡住的时候,才开始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是诗歌,可能就是那个能让你的内心世界一直畅通的良药,减少卡顿和宕机的次数,平静而豁达的与外部世界对抗。
————————————————
今天下班去吃炸炸
一家小区楼下过道里的老店
环境很朴素
但是用纸巾的时候
发现上面竟然有诗和画
又连抽了几张
发现每张都不一样
一整个浪漫住了
这也是我突然想写这篇文的原因
今天一整天都很诗歌
诗歌是我对宇宙的理解
我和万物发生关联的方式
我对真实的参与
我与声音和形象的遭遇
/ 索菲娅·安德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