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
群体行为研究必读制作。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等我归属感。
僵尸咬你一口,你不是死,你是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记得,
跟同事,要“距离感”。
跟
交朋友,要“势利眼”。
原文:
老路有一个发小,一直在电商圈打拼。一年多前,他加入了国内最大的电商集团——A公司,看起来前程一片大好,眼见着马上就是要穿三层貂儿,戴五挂大金链子,后面跟七个剥蒜老妹儿的江湖地位了。前段时间他回北京,我们聊起来,他说:“大集团老大要退休了,看起来那个谁谁谁,估计是要挂了。”“我这个部门估计要边缘了,部门老大也没站对队伍,他混不上去,我肯定也跟着没戏。”说着,长叹一口气:“唉……” 我听着纳闷,就问他:“你也就是个P6的经理级,这些破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 他说:“你不知道,我同寝室住了一个小伙,87年的,刚进来没多久,公司这些事就都整得门儿清,我们几个天天晚上卧谈,他每天给我们说公司里这些事,整得我们可焦虑了”。 我更懵了,我说:“你们一群三十好几的老爷们,还住集体宿舍呢,都混成这样了,还一天到晚八卦长八卦短的。就你寝室这小子,典型一个职场混子,你一天到晚听他说,你还焦虑,你还有前途吗?” 他不说话了。 我说良心话,这个发小,我们认识二十多年,骨子里真不是一个八卦的人。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是陷入了典型的“乌合之众”的陷阱。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乌合之众》是薄薄的一本书,作者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这本小册子,被认为是群体行为研究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什么叫群体行为?举几个典型的例子:炒股票的股民、一起投票选举总统的选民,还有,老路认为更加明显的,职场人群体。 这本书太经典,以至于不需要太多的解读。它有个核心理念,我给你念一句书里的原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本来都挺聪明的,一旦进入群体,比如说你进入了职场,你就会为了获得群体的归属感,变得随波逐流,变得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变得弱智起来。 其实有这一段话,你基本已经对《乌合之众》这本书有些概念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老路认为在职场上,“乌合之众”的效应会更加明显呢? 因为职场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更集中的场景,你跟同事们天天在一起,每天不受控制地互相影响,包括喜怒、恐惧、焦虑,更要命的,关注点也会互相影响。 那你说了,就算跟大家关注点一样,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个客观规律:99%的职场人都是普通人;99%的职场人是相对平庸的,是不那么成功的;99%的人,在混迹了多年职场以后,感叹一声:“唉,没整明白。”所以,你跟随了99%的人,你也就成了这99%的其中之一。你还记得僵尸吧,它咬你一口,你不是死,你是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来了:我们怎么跳脱出乌合之众的陷阱呢? 001金句图.jpg 一句话理解“乌合之众” 僵尸咬你一口,你不是死,你是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逃离乌合之众的陷阱,有两件事得记住: 第一,跟同事,要“距离感”。通常的职场箴言大多数是错的,跟同事和老板的关系不是越好越好,而要留有合适的距离。 第二,交朋友,要“势利眼”。成功之人必有“牛逼”之处,你的职业段位,就是你每天一起吃午饭这群人的平均值。 思考题:回忆一下,你的同事们每天都聊些什么呢?聊公司八卦?聊孩子?聊隔壁邻居二姨夫的小舅子?想一想,如果每天都是聊这些,你还打算无休止的聊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