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星期一 晴转大雨
今天继续读《爱的序位》
【原文】
与母亲分离 很多人都有一些早年经历,让我们变得难以接受母亲。我们经历了与母亲的早期分离。这几乎都发生在我们三到五岁的时候。例如,我们被送走一段时间,或者母亲生病了为了康复必须离开,或者我们生病了而她不能来看我们。这种经历会导致我们后期的行为出现根本的改变。 分离的痛苦和没有她的无助,以及我们如此需要却无法去到她身边的绝望,会导致我们在内在做出一个决定:“我放弃她”“我就只能靠自己”“我与她保持距离”“我躲开她”,等等。 即使孩子后来可以重新回到母亲身边,他通常也会避着她,比如不再让她碰触,在她和她的爱面前封闭自己。他曾徒劳地等待着她,而当她尝试再靠近他、拥他入怀时,他的内在——通常还有外在都会拒绝她。
向着母亲的移动被过早地中断,会对我们后来的人生以及成就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在个人身上如何体现出来? 如果这样的孩子以后想要走近某个人,比如一个伴侣,他们的身体会回忆起早期分离的创伤,然后他们会在移动中停住。他们不再继续走向伴侣,而是期待伴侣走向他们,而当对方真的靠近,他们通常也很难容忍这种更加亲密的距离。他们会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让对方返回原地,而不是开心地欢迎对方、接受对方。他们会受此之苦,并只能犹豫不决地对伴侣敞开心扉——如果做到了,也只是短暂的。 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有时候也很难容忍孩子的靠近。
这要怎么解决?要内在回到这个创伤开始的时候去消除它。通常在每个创伤事件之后都会出现一种情形,必要的移动无法实现,我们如同在其中生了根,或是瘫痪般卡在其中。这种创伤需要在我们的感觉和记忆中被解决——我们不顾所有恐惧,回到这个情形中,在内在修复当时被阻碍或被中断的移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必须再次回到当时的情形中,再一次成为当时的孩子,看向我们当时的母亲,不管当时有多少痛苦、失望以及愤怒,仍然要向着她迈出一小步——带着爱。 我们停下,看向他们的眼睛,等待,直到我们感受到有再迈一小步的力量和勇气。我们可能再次停下,直至我们再成功迈出下一小步、再下一小步,最终跌入母亲的双臂,被她拥住、抱紧,最终重新完全地与她合一,带着爱回到她身边。
【感悟】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觉似乎找到了我与周围的人有疏离感的原因了,回想起小时候家里八个姊妹,爸妈妈妈生活压力很大,很多时候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