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反种族歧视如火如荼的时候,法国欧莱雅表示,将删除晚间护肤品上,有关美白,白皙,提亮肤色的字眼,随后联合利华,强生等品牌也表示会采取类似措施。
在#黑人生活问题#运动兴起之后,包括欧莱雅在内的数家公司,因美白产品而受到批评。
人们认为,美容业缺乏包容性,并且一直在塑造和定型美容观念。
一位批评者声称:化妆品公司主要由白人高管经营,是审美文化的重要决策者,几十年来,大品牌通过广告和印刷杂志传播,经常告诉购物者什么才是美,什么不是美,而这通常缺乏多样化的模式。
但作为唯一一家因为种族歧视,而被处以罚款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激起的社会讨论远非如此。
据《泰晤士报》报道,这个国际品牌在其品牌大使中,拥有宝莱坞明星Aishwarya Rai和墨西哥美女Eva Longoria,但是,黑人和阿拉伯人,以及亚洲女性被排除在外,这是它涉嫌种族歧视的罪名之一。
其次,它在美国女性杂志上的一系列广告中,被指控将歌手碧昂丝的肤色美白了。
美国八卦网站TMZ,甚至发起一项在线民意调查,询问美白是否是向黑人打耳光?
之后,欧莱雅集团又因为被曝光,在招聘广告中更加青睐于白人,特别是本土法国白人,而被反种族主义运动组织(SOS Racisme)告上了法庭。
不仅如此,SOS Racisme还表示:欧莱雅雇佣的销售人员中,只有4.65%是黑人,亚洲或阿拉伯人,而这些人本来应该占据至少38.7%的比例。
法院已对欧莱雅和招聘公司Adecco,分别处以30000欧元的罚款,并责令他们分别向反种族主义运动组织SOS Racisme,支付另外30000欧元的罚款。
欧莱雅不是唯一被指责的公司,在欧莱雅在之后,法国奢侈品品牌Celine,也被指控种族歧视,造型师和业内人士表示,该品牌很少将服装借给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名人穿。
针对欧莱雅被罚款的问题,外国网友也展开了广泛讨论。
反对派认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媒体驱动,遗传学,社会塑造,模仿者等),浅色皮肤都看起来更漂亮,而商业公司讨好目标受众没有错。
愤怒派认为:白人走上荒谬的道路,在沙滩上冒着皮肤癌的风险,将自己晒黑,坚持小麦色或棕色更健康,但是,如果这种情况下反过来,换成黑人追求美白,就会有一群人尖叫:这是种族主义!!!
中立派认为:如果人们花更少的时间去追求美丽和肤浅,以及与此相关的名声和财富,而花更多的时间来改善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这永远不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些争论的原因,并将持续争吵的原因。
而支持派则指出:我们知道亚洲女性的肤色不是“白色”而是“黄色”,而欧莱雅和其他化妆品公司,经常把重点放在种族化含义上,即白色(优越)和“黄色(劣等) 之间的区别!
Loreals主打美白品牌,有一个叫做色素沉着ID的东西!这是现代时代最愤世嫉俗的生物医学形式。在这种色素沉着方案中,Loreals鼓励亚洲女性测量其黄色色素沉着程度!经过这种测试,超过一半的韩国女性患有褐斑,其中30%的肤色较暗淡。而欧莱雅的各种产品不但主打美白,还声称祛黄!!!
那么问题来了,美白,如果涉及种族歧视,肤色歧视,那么,很多护肤品,尤其韩妆日妆,甚至中国本土化妆品,都在宣称祛黄,是不是涉及歧视黄种人?
很多亚洲女孩就是追求以白为美,是否不自觉的犯了种族歧视的毛病?
又或者我们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肤色?
最要命的是,如果购买化妆品让你黝黑透亮,焕发光彩,黄里黄气,你还会买吗?
而对于各大化妆品品牌来说,如果世界上的受众都在追求美白,公开使用不够白的明星,作为其形象代言人,会不会有损品牌购买力?
黑人会对美白很生气,为何黄种人对祛黄没感觉,甚至趋之若鹜的购买祛黄产品,难道我们的种族自尊心不如别人?自我认同感也没有别人高?
发现黑人比我们敏感很多,比如,《花木兰》和《哈利·波特》涉及歧视亚裔,就是黑人最先提出了,而我们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
那么,究竟是人家太敏感,还是我们太钝感,甚至丧失自我而不自知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暂时也没有找到答案,但会继续思考。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追求美白,乃至日韩以白为美,还真不是受“白人至上“的审美影响。
大约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诗经》里就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译过来就是说,美人的手指柔软如白茅的芽,肌肤细滑如脂膏一般,脖子如蝤蛴一样雪白,齿白如瓜子一样整齐……
基本都是在形容美人有多白。
而唐朝时,白居易写美人: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宋朝时,李之仪写美人: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
就连《红楼梦》里,宝钗也是靠着肌骨莹润,比林妹妹多丰腴之白,而平分秋色的。
可见,中国人自古就有以白为美的传统,大约对白的追求从来如此,所以,当白人制造的化妆品主打祛黄的时候,我们听着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吧!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