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在给予0-6岁孩子爱和自由、清楚的边界的前提下,孩子将表现的顺从。孩子如何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我见过很多父母,明明是在对孩子表达关心,却不自觉地用了训斥、警告、责怪的口吻,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把一件未发生的生理上的伤害变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更容易感知情绪,也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次,孩子在好朋友毛毛家玩了一整天,我去接他的时候,发现他穿着好朋友的裤子,原来是他玩忘记了尿了裤子。晚上睡觉前,孩子画了一幅画《我最开心的事》讲诉了他尿了裤子,阿姨帮他换了裤子,感到很温暖。还学着毛毛妈的口吻说:“这是毛毛(孩子比毛毛个头大一点)最大的裤子了”。我被孩子触动了,我原本以为他最开心的事会是在毛毛家玩到了新玩具。
当孩子婴儿时期,尚在襁褓之中,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感觉的前所未有的被需要感,当孩子蹒跚学步,我给他坚定的眼神鼓励他一步步向前,当孩子牙牙学语,他成了我们的开心果,当他上了幼儿园,进入小社会,学会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带给我们惊喜。我常常在想,当孩子以后长大了,不再是圆圆的小脸,长出自己的翅膀,我是否还会像小时候一样对他有耐心,尊重他的决定,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做他在这滚滚红尘中的安全港湾。我是否会拿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个框架把他牢牢框住。而立之年已过,回到娘家,妈妈还是习惯性地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只是表示,我的人生别人不能替我过,我也能为我的人生负责。
每一个被情绪控制的大人都是没长大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内心坚定,遇事冷静,超越我们,适应未来,我们却用着错误的方式在教导他们,把父母的权威凌驾在孩子之上,所以我们苦恼孩子为什么那么难管。我们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买学区房,我们口口声声说一切为了孩子,却不肯为了孩子花时间学一下如何为人父母。反而是老师追在后面要求参加亲子活动、荐书荐讲座,开展微课堂。
当然,在育儿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想当然,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会忍不住,会焦虑,会纠结,但我们也会觉察,会反思,会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找到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频道,因为我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人。孩子将从我们身上学到平等、尊重、关爱、感恩…
今天比较欣慰的是在我看书的时候孩子让我给他讲书中的插图,我也试着让孩子在同一件事情,父母采取两种不同方式下体会孩子不同的内心感受,帮助孩子了解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