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必须相信眼泪
〇〇二、说起“巨大中华”暴露年龄了么
按老理儿说,开始说正事儿之前,都要隆重地交代一下时间背景,这样不仅显得比较正式,而且还能增加历史厚重感。为了使我极其混乱并且飘逸不羁的思维锚定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氛围里,我决定,暂且遵守这个江湖规矩。
我要说的这些事儿,得从一个叫“巨大中华”的名号说起。“巨大中华”这个名号在江湖上由来已久。了解这些峥嵘旧事并且如数家珍地把这些事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人呢,基本都是有点上了年纪的人了。话说当年俺刚刚毕业,就懵懵懂懂地加入了“巨大中华”中的“中”字头。
话说198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侯为贵来到深圳。他被派往深圳创办内地与香港合资公司——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一开始,中兴半导体只能通过做来料加工的活,赚一些附加值不高的钱,他们组装过电话机、电子琴、冷暖风机等等各种电子产品,打下了一点家底儿。
不久后,有多年技术经验的候老总看到了通信行业的机遇,开始主攻自有知识产权的程控电话交换机。1989年,中国第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研发成功。过硬的产品和电信市场的需求为中兴半导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随后,中兴通讯步入快速发展的腾飞阶段。一个名为“中兴”的字头诞生了,此即为“巨大中华”之“中”字号。
1987年,也是刚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来到了深圳,创立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华为。经过了最初的艰苦研发之后,华为的交换机产品也迅速取得成功,“华”字头旋即风生水起。又过了几年,有雄厚技术积累的巨龙和大唐也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司。这便是“巨”字头和“大”字头。
一时间,“巨大中华”在江湖上风头无两。只不过,当年通讯业界的江湖上不是只有这几个字头的,看准通信行业机会的各路豪侠众多,一时间纷纷各立山头来掘金,当时国内的通讯业界就有“七国八制”的说法,颇有点战国七雄的意思。对通信业界来说,80和90年代,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于这些历史,网上有太多资料可查,我就不再赘述了。
在我的想象里,“巨大中华”的缘起应该是这样的:传说有一天,一个主管人间通讯的小神去天宫朝拜。自己手里毕恭毕敬的捧着一个鼻烟壶还是什么香壶,就算是香壶吧。谁料一打喷嚏,这壶竟然一不小心从手中滑落。他慌忙中低头意欲将其抓起,只恨一切都已太晚,眼睁睁看见香壶跌落到地上,隐隐约约可见四股白烟升腾而起。
这便是江湖中传说的“巨”、“大”、“中”、“华”四家公司,没错,也就是江湖人称“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的国产电信势力。后续的二十年间,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摧枯拉朽的野蛮生长,把国外电信垄断的历史强行翻篇儿,中国最终迎来了电信通讯价格亲民的时代。
说到这里,看过某四大名著的同学们肯定知道,我上面对于“巨大中华”的缘起的臆想一定是在胡诌八扯了。好吧,我承认抄袭了它的桥段。不过,经过我这么一胡编,你有木有觉得这几家公司有种乱世英豪的感觉?
可惜的是,我入江湖比较晚。我开始了解这些业界巨头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是临近了所谓的产业的“冬天”了。时间的进度条拉回世纪之初,巨龙经过短暂的辉煌,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在2000年左右早已是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了,而当时的大唐电信也略显颓势。紧接着华为在2001年宣布进入了“冬天”。
那个漫长的凛冬,相比之下中兴过的蛮舒服的,中兴那几年恰好搞起来华为看不上眼的小灵通,靠着小灵通这样利器熬过了冬天。在那个小灵通火遍祖国南北的时候,有那么短暂的一段时间,中兴招新员工的起薪是比华为高那么几百块钱的哦。
(这里面得插叙一下:提起小灵通,不得不提起一家大名鼎鼎的企业——UT斯达康,那几年UT斯达康靠这个东西赚钱如流水。也算是众多毕业生争相选择的花钱大方的金主之一了。犹记得UT赚的满盆满钵,待遇那时才叫一个好啊,买了很豪华的办公大楼。UT在小灵通上赚了很多银子之后,又对未来的3G做了英明的布局,只可惜时运不济,几个重要举措都没有很好的回报。后来的UT,在我感觉多少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昨日辉煌难以再现。)
话说巨龙颓势尽显之后。普天出手收了巨龙,做了巨龙的东家,进行了几次比较大的重组,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最后回天乏力,巨龙从此在江湖上消失了。因为普天当时太大了,涉及的地域和产品都很广,所以江湖上也有“普天之下,巨大中华”,这个说法。
当年我入职中兴南京研究所的时候,发现很多入职比较早的骨干员工都是从普天跳槽过来的。有很多职位非常高的领导也是老早从普天过来的。普天这一条大船,为后来居上的后起之秀们提供了相当多的骨干人才。
世事无常,先前存在的著名公司多少有些像盘古,当年伟业得以创立,一时间开天辟地,过了花开时节,却又由于各种原因衰落或者消失,令人不禁扼腕唏嘘。他们孕育的优秀体制以及培养的人才像盘古的血肉一样,化作其他公司的基石和中坚力量。使自己的优秀基因得以繁衍。
残酷的是,人才的流动的方向永远跟随着时代的趋势和风口流动,跟随这个趋势带动的丰厚待遇而流动。就比如说很多当年普天的人到了中兴华为,而后从中兴华为出来的人也会再选择其他更好的互联网公司。
犹记得当年俺风华正茂,毕业加入中兴的时候,我是真心很爱它的名字,中兴——中华兴旺之意。我一厢情愿地爱上中兴,这不只是因为只有它忽略了我的众多缺点,给了我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还因为“中兴”这个名字让我觉得,我们除了为自己赚钱工作之外,还希望祖国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愈加兴旺——一种虚无缥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是的,好的名字总给人一种英雄横空出世的感觉:
比如说巨龙,龙是中华的图腾,巨龙这个名字预示着着中国巨龙宏大事业的腾飞;
比如说大唐,无疑是用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来为自己命名,志在重现往日辉煌;
中兴,中华兴旺;华为,中华有为;
朗朗上口的还有普天,烽火。听起来都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这些名字取得多好,连起来就能填一首词了:
不是恋中华,似被前缘误。普天烽火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往者以何往。若是明朝风满楼,莫问人归处。
然而,当通信领域的黄金时代背景渐渐淡去,在硬件设计越发趋于平台化的今天,互联网人才的待遇分分钟秒杀我们这些老工程师。这怎能不让我们这些中老年硬件工程师汗颜呢!
说真的,老工程师很容易被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拍在沙滩上。一开始我们焦虑挣扎,到后来我们就习惯了,趴在那里安心被拍,年年岁岁,新工程师也会变成老工程师。于是新工程师和老工程师们前仆后继,一层接一层地结痂,最后干涸成为一个时代的鱼尾纹。
在拍与被拍之间,忙碌无名的工程师们,你将向哪里去呢?
无论在什么时代,梦想都是昂贵的,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坚持到最后并把它实现的。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普通个体来说,整个职业生涯基本上是一个选择东家并开始干活卖命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恰恰是从我们不甚了解套路的小白状态开始的。凭心而论,作为实力不是很强的毕业生来说,一开始我的是盲目的,也是无奈的。不过到了后来,随着机遇的不同和年龄的增长,其实也许就更加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