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1 学而第一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0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又友爱兄弟姐妹,那么这个人不大可能会是冒犯上司、长辈的人;而如果这个人不是一个犯上的人,也不大可能是那种会去引起争执、参与动乱、违法犯罪之徒。
古语有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曾经看过古代小说的人应该很熟悉的一个桥段,如果一名官员不孝父母、后宅不安,那么一定会是在皇上面前捂得严严实实的,一旦东窗事发就是乌纱帽不保之时。这也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换到现在,如果我们听说某位邻居对父母妻儿不好,一定会尽量避免和对方打交道。要是听说某一家人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和睦团结,我们对那一家人的评价就会很高。这就是“孝弟”。
0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想要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致力于自我根本的确立,确立了根本之后,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会自然形成。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为“修己”或者“修身成人”。
之前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弟子规》就是在论语的基础上整理的,里面写的就是“首孝悌”。“百善孝为先”,这是所有仁爱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