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兰花》是高众继长篇小说《白衣江湖》之后,又一篇关于医疗、关于生命的文学作品。高众原先是一位军医,部队转业后从事文学工作。他从一位医务人员的视角、以医者仁心的温润笔触,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奇迹,传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敬畏,对生命的悲悯与关爱的情怀。
在《生如兰花》这本随笔集里,高众先生通过记述自己多年临床医疗工作所接触的那些患者的故事,对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以一个文学家的洞察视野和哲学高度来观察与分析生命的真谛,陈述了一个个哀感天地的真实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医生眼里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那些如歌如泣的另一种呈现。
高众先生通过临床治疗深入观察,细致体悟,同时给病人以莫大的心理关爱,在治疗与关爱的过程中感知生命与死亡的普遍性规律,捕捉到了生命不朽的意义。他以文学的手法展现了医生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和死亡的一个个医疗场景,用温婉善性的笔触从社会、人文、心理等方面用哲学的思维来解读生命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及其相关联的伦理意识与社会意义,从而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层悲悯与关爱的人文情怀。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多维的文化修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向死而生”的观点,意在引导人们明白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高众在字里行间也向读者阐明了海德格尔这一关于生命的哲学定义。《生如兰花》一书由20篇独立的随笔组成,但这些独立的篇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串起来的不仅是一位大夫、一位作家、一位思想者对人性内涵的解读,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那些在生命边缘挣扎的人们人生心路历程的省思,还有作为医者、患者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叙事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讴歌。直面生活,直面人性,直面生命,这是何等的大彻大悟。
“生存和死亡都是自然的事件,但生命存在时需要呵护,生命结束时需要尊重。”在《生命的兰花》一文中,一位花季少女因为对百合花的爱不释手而导致花粉过敏,患上了支气管哮喘最终离世。因为吊兰没有花粉,于是病房里多了一盆吊兰,寂寥的空间即刻被鲜活的绿色渲染得生机盎然。因为医者与患者都酷爱兰花,这就给了作者一个从儿时就有的人生启示:生如兰花。花开花落,花香花败就如同生命一样,无论生或死,都需得到关爱。高众一次次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话题——“人为何而生?”作者试图向读者阐明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首先理解死亡,只有做到对死亡的淡然,才能正视从生到死的新陈代谢。在《老顽童的悼词》一文中高众讲述了一位冠心病患者如何在医治过程中通过与作者相处,找到病原,然后微笑面对死亡的感人故事。在《落叶如纸钱随风飘散》一文中,一个长期昏迷即将辞世的老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忽然清醒片刻,只为见到身患癌症的儿子最后一面,母子情深,一种伦理之情尽显其中。一种血肉不舍的相互牵挂道出了生命的真实与天性。“我坚信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从儿子那如枯槁的手感知到了儿子的灾难,她脸上出现的那种不易察觉的笑意,也许是对儿子顽强的生命的欣喜和慰藉……”
《金菊花的奇迹》讲述了金菊花患了癌症后,从绝望到坦然,最后完全康复的过程。因为老公的爱,因为放不下孩子,她不忍心也舍不得离去,居然用顽强的毅力和心理力量征服了病魔。人体就是一个小的宇宙之说再次得到证明。取得了一定的定力平衡,生命会奇迹般地延伸。在金菊花身上,这种定力就是一个字:爱。同样,在《爱情病房》一文中,为了给老伴一生完整的爱情,她在肝癌晚期仍旧艰难地挨过了一年,居然在老伴离世后的第三天安然离世。这位老人不灭的爱情定律与信仰为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作者不仅是医生,他还以一个作家应有的人文情怀见证了这幕爱情童话徐徐降下帷幕,同时,他又在进行内心的自我审视,洞悉生命的意义,以文字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敬畏,对这对老人的最崇高敬意。
《中毒的婚姻》一文中的情景。病房里传来了震天动地的痛哭声。因为夫妻闹矛盾,妻子居然服下农药。在得知妻子濒临死亡之际,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痛不欲生。一种爱,一种对生命的召唤让上苍为之感动,冥冥中唤回了妻子。“这位女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她抬头寻找她的爱人……她的丈夫得知她清醒的消息异常惊喜,几乎扑向病床,夫妻二人静静相拥,谁也没有说话,双双泪如雨下。”爱,人间永恒的话题,正真的爱情一定是衍生在为爱而生的人们身上,无论生命的状态如何。
记得英国作家劳伦斯写过一篇随笔,叫《活着的死亡》,按照劳伦斯的观点,世界上很多活着的人其实都已经死了,他们像腐生植物一样,生活在死亡的躯体中。劳伦斯认为:在死亡没有到来之前,有些人的生命内部已经开始缓慢腐烂,所以生命的消失,往往是从精神的糜烂、消失开始的。高众从医多年,现在虽已弃医从文,但这些过往的经历,如同生命中的兰花,开在每一个季节的年轮。作者以严谨的人生态度,风雅的人生温度,独特的人生角度,让人仰视的人生高度,无论从医还是行文,他一直在思考,对生命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进行审视和辨析,让我们嗅到生命兰花的芬芳,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婉约而含蓄的呈现方式,与劳伦斯几乎同出一辙:只有理解死亡,才能创造生命;只有超脱生命,才能面对死亡。
掩卷沉思,我又一次读了作者的引言《生命需要关爱》,作者幼年疾病缠身,孩提时代对于健康的理解与追求比常人更甚。因为兰草生命力旺盛,对兰草的情有独钟,正映现出高众对健康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这或许是他从医的一个美好而充足的原由。作者深刻的体悟“生如兰花”,不仅是对生命本身刚毅与坚强的中肯,更是对生命与爱的讴歌。20篇随笔里,作者无论是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还是写普通的患者,每一则故事都是人性、生命、尊严的信息编码,是一曲曲人生交响曲的某个高潮起落的乐章,让人读了犹如嵌入生命的内核,聆听生命每个细胞弹奏出美丽而忧伤的旋律。命亦如歌。
202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