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我和互加约会的日子,如约而至。每周三和周六的七时,都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或许我没有参与讨论,或许我没有用文字记录激动时刻,但我会一直默默守候,默默关注。每到约会时间,我虽没有像古人一样沐浴更衣,心洁崇敬,但是我会从晚饭时间开始,细心规划,精准安排,提前准备,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一种我很喜欢的习惯,一种我一直要坚持的习惯。
打开手机,今晚的课题,吸引眼球,让我深思。那就是:让孩子成为你期望的样子。确实,这是每个家长,包括老师,一直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是,理想宏图与现实情况总是存在差距。现实中,最糟糕的是,家长总是以自己的原型为模板来替孩子规划,代替孩子来展望孩子的未来;而老师呢,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这两种情况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忽略了孩子的能动性,没有以孩子为主体。大家都已经忘记,其实,儿童天生就是小老师。
那么,我内心期望的孩子未来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作为老师,我当然希望我班上的小朋友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我更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自信、自强、自立,能够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单纯的好成绩只是一张纸,而同时拥有过硬的实力,才是真,才是理,才能走遍天下,全不怕。
同样地,学校和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因为检测我们教学成果的,不是考试,而且社会。儿童天生就是小老师,所以,孩子在学校学习,如果老师能够做到以孩子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小老师,那么,离开学校后,老师的教学才能经得起社会的检测,而孩子也能给社会这位货真价实的老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儿童天生就是小老师,那还要学校的老师做什么呢?已经是小老师了,还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吗?当然需要。其前提就是,孩子毕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天性多动,只有老师做好引导,做好沟通,搭好手脚架,孩子们的潜能才能很好地被挖掘,志向才能得到规范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唐薇老师的课,让我想到很多,让我不断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我得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绝对不能,不能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