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荷塘
文/前行者
——小时候,烈日炎炎,暑假会去乡下外婆家,乡里没好玩的地方,去得最多的还是外婆家禾场前的荷塘。
每天喜欢在塘的四周转悠,穿着短裤叉,光着膀,赤着脚,晒得抹黑抹黑,有几个小孩结伴,拿着两米多细长的竹竿,竹尖上用绳子绑住一小块木棍,就成了我们打荷叶,钩荷花,掏莲蓬的工具,既简单又实用,离荷塘愈近的都是我们的猎物,一般先行钩几片大的荷叶,盖在头顶,遮挡阳光,然后呢,莲花和未成熟的莲蓬,一个个下手,岸边至荷塘两米之内,是看不到花和莲的,都被我们一一扫光,就连可怜的荷叶,有的也会东倒西歪不成样子。
一边嘴巴吃着甜带苦涩的莲子,一边用手把荷花一瓣一瓣剥裂,然后,露出带须的莲花蕊,用小绳子梱上几圈,轻轻的一放,光怪陆离的金黄色浑然一体,好看又好玩,但经不起几下折腾,须边渐脱落,甩掉一个,再又玩下一个,玩得起劲时,忽然听到嗒的,嗒的声响,一定是小黑鱼觅食来了,这时我们会屏住声音,赶紧到田地抓一个小麻娃,钩也不用,用线一捆,再系在竹竿梢末上,拿着竹竿,向发声的方向抛下,不断地上下提竹竿,鱼饵撞击水面,发出扑咚,朴咚的响声,引起黑鱼的注意力,这种方法一般不会落空,鱼很快上钩,取钩后别慌,黑鱼有成双出游的习性,很快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条鱼钩上不在话下,拿上我们的战利品,交给外婆下厨,一个杂辣椒糊鱼或者剁辣椒煎柴鱼,就算民间私房菜。
逢到釆莲季节,就有舅舅们或大人带领,跟在他们后面,用一个大的木质脚盆,从塘边试水,掌握平衡,用手划水,作为动力,慢慢向塘中进发,一路拨弄荷杆,一边采莲,进入茂密的荷叶内区域,覆盖的荷叶内一般比较气热,有缺氧的感觉,荷杆还带小刺,不断扳弄有灼痛感,但收获一个个莲子带来的喜悦,把这点不快,早以忘得一干二尽,不一会儿满盆莲蓬堆积,盆不能吃水太深,赶紧返回,又来第二趟,第三趟。
只要是开釆下莲时节,莲子可尽情享用,可以得一次饱足。偶尔会碰到在荷塘内,大人还有釆藕尖,细细的,白白净净的藕尖,随手一洗,便可下食,甜而脆,是一道营养价值高的佳品,有时可能会碰到野生“鸡荷梗,”颜色呈褐色,既可生吃又可当菜,机会不错,还会碰到“鸡的八果”,外观拳头大小,外表刺猥,皱折,丑陋,但剥皮后,内存紫红白色,有碗豆大小,有序排列,一粒粒的,核小,非常甘甜,吸吮几下,再吐核,爽口,舒服。
当然,几个小伙伴兴致来了,会在塘内空旷水域,仍小石子和瓦片,玩起水上漂,看谁的跳跃的个数多和漂的远取胜,在清澈的水面上,石头瓦片漂舞飞扬的样子,荡起的涟漪格外好看,有时玩的手脚发麻,精疲力尽,才肯罢休,这时,如果有人下水游泳,几个人又会不约而同地会在塘中戏水,截断荷叶杆去掉叶子部分,再套在鼻孔上换气,人潜在水中,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一个个儿时的亲身体验一幕一幕的,仿佛就在眼前,回想起来,根深蒂固,妙趣横生,津津有味,虽四十多年过去,忘不掉,忘不了,还是外婆家的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