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 天晴
见的人多了我们不会说话了
看的书多了我们不会说话了
年龄大了我们不会说话了
经历的事多了我们也不会说话了
从什么时候起,说话成了一种障碍。成了思索再再再再再三才能做出的一件事。
01 发朋友圈恐惧症
朋友小A发朋友圈时。
这样说不行,显得太直白了。这样也不行,语句都不通顺。这样还是不行,啊呀我到底要发啥呀。改了半天,算了算了不发了。
她这个样子是常有的事,想个文案要三十分钟,然后再花二十分钟纠结到底要配哪一个图片,一个朋友圈能发上将近一个小时。
不仅她有想文案综合症,周围好多人都有。
在打字框里删删写写,写写删删。被几个文字搅得抓耳挠腮。
而我一般都不发朋友圈。一是想文案太头疼。二是觉得太矫情。三是因为怕没人点赞没人评论,略显尴尬。
或许是由于性格原因,对于一切关于自己的事情都不喜张扬。我不喜欢把自己生活的大大小小都全盘托出,因为没人想知道你过得怎么样。
在夜深时剖析自己,我发现不发朋友圈的背后带着自卑和逃避。
我怕我发的说说和我一样遭到冷落,无人问津。我怕发的有些东西日后会成为同学聚会的笑柄。我不想让那些无关痛痒的人知道我的现状。
我的关注点一直都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上。就像上学时回答问题一样,回答不出来时我们都会低头站在座位上,脸红到了耳根子。别人对你笑,你觉得那是嘲笑。别人和你交谈,你觉得那是讽刺。其实这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嘲笑和讽刺。别人根本就不会在意你。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能让你做好很多事情。
和我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种人,她们的朋友圈里有一日三餐、喜怒哀乐。难过了,评论里都是安慰的。恋爱了,评论里都是祝福。生日了,评论里也都是“怎么不早告诉我”,一堆祝生快的。曾经一个朋友甚至还总结出哪个时段发出的朋友圈点赞的人数最多。他们也都为此乐此不疲着。
我挺羡慕他们的朋友圈,毕竟有人和他们分担痛苦,有人和他们共享快乐。但是让我作出改变,我却做不到。性格使然,已成习惯。
喜不喜欢发朋友圈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导向,没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我们也不能说不发朋友圈就不热爱生活,发了朋友圈就是阳光灿烂。
多问一问自己为什么。如果背后是自卑,就得克服。如若不然,那也没必要为谁而改变。
02 聊天综合症
昨晚看我妈和老板聊天,老板给她打了个红包。我妈一脸惊恐得望着我:我要给他回句什么?你看看这样说合不合适。怎么办,红包要不要领?
或许是和外人一起交谈的缘故,我们整个人都变得谨慎起来,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或者要不要回复对方这句话都会小心翼翼,为要使用啊呀哈哦其中的哪一个语气词斟酌半天。
我怕手机对面的人看见“对方正在输入”却迟迟没有等来消息。就索性习惯于关掉对话框,等自己纠结清楚要怎样回复再发出去。
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之间发消息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他们会包容我语句上的错误,用了不太恰当的词语他们也不会在意。
和不熟的人交谈时,谨慎一点似乎没什么错。因为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有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可是时间久了,不仅是不会说话的问题,干脆就不说话了。
在同学群聊中,刚开始会想着怎样回复他的消息,等我想了一会措辞,他们却早已换了新的话题。
我回复的速度赶不上他们聊天的速度。后来放弃了,我不追了。爱咋咋滴吧。我就成了群里的万年潜水者。
有时候想在群里冒个泡,怕时间太久他们会把我给忘掉。可是发消息的同时又在担心,担心自己是话题终结者,担心空气突然安静,担心自己的消息是最后一条没人接话。也担心对方抛出的梗,我接不住。
算是一个大浪又把我拍回海里,想上也上不了岸。
03 你是你自己的真主阿拉
是世界太复杂,我们不愿面对未知又有些险恶的世界,就尽可能躲在自己的空间里,闭关锁国,闭门造车。
也由于世界太孤寂,身边没有那么贴心理解你的人,与其和她苦口婆心的解释,不如自己来的舒服。
或许是世界太麻烦,参加个同学聚会,前几天不能熬夜,以防爆痘。还要洗澡敷面膜,化妆挑衣服,做好遇见前任和死对头的心理准备。还不如在家穿着睡衣,躺在床上刷手机自在。
是这个有时很操蛋的世界,让我们学会了逃避。因为经历过失望,所以选择孤独。也是这个操蛋的世界,让我们变得百毒不侵。嘴上总会挂着一句“去特娘的,老子不怕。”
我不知道这是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我只知道人活着就是一天天走向死亡的过程,不论你这一路上是傻逼,是英雄,是奥特曼还是小怪兽。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就像发不发朋友圈,回不回复消息一样,是你自己的事情。不用在乎别人,因为你在人生路上的信仰都是你自己。
文|小森
图|来自微博
一些废话|其实有时候真的不用纠结这么多,已经做过的事,不论是错事还是好事都不要再想了。错事接下来就去弥补,好事就继续。有些天不聊也罢,有些牢骚不发也行。恐惧见人也好,恐惧发朋友圈也罢,没什么好去揪着不放问自己是对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