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定货币的发展
从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货币一开始是实物货币。贝壳、羽毛、牲口、金银等等,它们被当做一般等价物,是因为人们相信它们稀有性的特点,本身的价值等于被交换物的价值。
后来,随着人类生活或活动的日益频繁,像金子、银子之类的贵金属因为太重、不容易携带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我们逐渐过度到用纸币进行商品交易的阶段。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纸币,制作成本可能只有几厘钱,却能够换取价值100元的物品,因为这是国家信用在背后做背书,让人们相信这一文不值的纸币能够换100元的物品,能够提供100元的购买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连纸币也懒得带了,尤其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现在很多人出门几乎都不带钱包,带一个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记账货币。
比如发工资只是在银行卡账户上做数字的加法,买衣服只是在银行卡账户的数字上做减法。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见到纸币,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记账。记记账,就可以完成发工资、购物等,这么轻松的事,到底由谁来负责呢?
在我们国家,就是各家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央行来负责记账,央行拥有整个国家大账本的记账权,这是一种中心化记账的方式。
2.比特币的诞生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可以无限增发货币,因为在这个体系里只有它有记账权。
记账货币必须有一个记账方,这个记账方多数时候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等,这是一个中心化的记账方式。
中心化是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来担保的,如果银行受到类似黑客的攻击,数据是有可能会被篡改的,并且它高度依赖银行的信用,如果银行失信,就会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此时有个叫中本聪的人觉得这样很不靠谱,于是他思考能不能有这样一种现金支付体系:不需要一个中心来记账,大家都有记账的权力,货币不能超发,整个账本完全公开透明,十分公平;这就是比特币产生的原因和动机。
2008年中本聪在小范围内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国内最早翻译比特币白皮书的据说是当前区块链领域大佬--比特大陆吴忌寒)。
在这篇文章的设想中,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在现实世界没有任何的实物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中央机构管理它的发行和交易。
这让它并不像法定货币一样有国家信用做基础。比特币系统的交易和发行完全依靠系统中的用户,中本聪试图用数学和密码学原理来解决由于没有中央机构而可能在交易中导致的一些信任问题。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价值传递特性将有可能给传统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几种不一样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它是“无主货币”,是超越国家的信用货币存在,这种提法现在越来越少了;
第二种观点,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全球电子现金,来解决跨中心的支付问题;
第三种观点是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比特币因为储量恒定、开采难度逐渐变大、稀缺、易分、快速传递等特点,未来将可能是一种全球流通的数字资产,起到价值存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各种说法,见仁见智。不管怎么样,比特币已经发展成为区块链在全球最成功的应用,市值高达几百亿美金。开始有各个国家为它立法,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菲律宾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传递方式。
资料来源:
火币官方视频《区块链100问》
喜马拉雅课程《从0到1,全面学透区块链》(火币COO朱嘉伟录制)